[发明专利]氮化钛薄膜沉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6970.4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丽;丁培军;王厚工;刘菲菲;宋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06 | 分类号: | C23C14/06;C23C14/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张天舒 |
地址: | 1001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 薄膜 沉积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氮化钛薄膜沉积方法,包括:向反应腔室通入工艺气体;向含钛靶材施加直流功率,以激发所述工艺气体形成等离子体,轰击所述含钛靶材,并在晶片上沉积形成氮化钛薄膜;其中,所述工艺气体包括氮气和惰性气体,所述直流功率与所述氮气的流量的比例为一个固定值。应用本发明,可提高含钛靶材原子的离化率,使含钛靶材离子以一定的速度向晶片运动,达到轰击薄膜表面的作用,从而抑制薄膜的立方生长晶向,促进薄膜的斜方生长晶向,继而改变了薄膜物质的内部结构,减少薄膜内部缺陷,可以获得电阻率更低的膜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氮化钛薄膜沉积方法。
背景技术
氮化钛(TiN)薄膜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在集成电路制程中的扩散阻挡层、局部互连等工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氮化钛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良好的薄膜均匀性、污染少及产能高等优势,而成为集成电路金属化制程中最常用的物理气相沉积方法(PVD)之一。且随着氮化钛薄膜的关键尺寸变小,沟槽的深宽比越来越大,对氮化钛材料的刻蚀选择性、电阻率及致密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低温(或常温)磁控溅射技术(通常为靶材施加直流电压)的工艺窗口较小,局限性日益突出,氮化钛薄膜电阻率高,降低了膜层及器件的电学性能。现有技术中,为提高氮化钛薄膜的电阻率,在传统磁控溅射技术,采用高温基座,并为高温基座增加bias RF,以制备电阻率较低的氮化钛薄膜,但是此种方法是通过改变薄膜的表面质量提高薄膜的电阻率,其电阻率提高的有限,还不能达到高要求的刻蚀条件;且设备结构及工艺过程复杂,设备成本较高不利于产业化需求。
因此,亟待寻找一种工艺过程简单、低电阻率的氮化钛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氮化钛薄膜沉积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而提供一种氮化钛薄膜沉积方法,包括:
向反应腔室通入工艺气体;
向含钛靶材施加直流功率,以激发所述工艺气体形成等离子体,轰击所述含钛靶材,并在晶片上沉积形成氮化钛薄膜;
其中,所述工艺气体包括氮气和惰性气体,所述直流功率与所述氮气的流量的比例为一个固定值。
可选地,所述固定值为6kw:40sccm。
可选地,所述氮气的流量的取值范围为40sccm~80sccm。
可选地,所述直流功率的取值范围为于6kw~12kw。
可选地,所述含钛靶材与所述晶片之间的距离大于200毫米,且小于等于400毫米。
可选地,所述向含钛靶材施加直流功率,以激发所述工艺气体形成等离子体,轰击所述含钛靶材,并在晶片上沉积形成氮化钛薄膜,包括:
采用预定尺寸的磁控管,使所述等离子体轰击所述含钛靶材时产生钛离子,所述钛离子在氮化钛薄膜沉积过程中持续轰击所述氮化钛薄膜。
可选地,所述含钛靶材的面积与所述磁控管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8~9。
可选地,所述氮气和所述惰性气体的流量比的取值范围为4~8。
可选地,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69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护墙板与安装面安装的型材组件
- 下一篇:一种折叠桌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