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管管口校圆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6503.1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5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运飞宏;刘伟丰;王立权;孙海亭;王刚;贾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3/14 | 分类号: | B21D3/14;B21D5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管口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管管口校圆机构,包括二个主体板,二个带直线位移传感器液压缸,一个心轴,二个销轴,六对卡块,一个限位滑块,一个支撑底座,利用液压缸的拉力,在传感器的控制下改变钢管的椭圆度,能够较为方便迅捷安全的将一对钢管校圆配对。校圆时将一对钢管将管口分别对准两侧心轴,钢管管口短轴一侧卡入卡块,一侧卡入限位滑块;共布置六对卡块,可分别对六种不同直径钢管进行校圆;液压缸活塞杆吊耳连接限位滑块,缸筒吊耳通过销轴连接主体板,可通过位移传感器进行行程控制;校圆机构安装在支撑底座上,支撑底座可进行高度调节,改变机构高度;支撑底座采用地脚螺栓固定,保证了工程的安全,提高了工程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管口对接机构,尤其涉及一种钢管管口校圆机构。
背景技术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然而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对能源需求量不同的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我们,所以能源运输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油气运输管道在近40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势头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仍将持续下去,因此钢管的利用也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经过调研发现,国内的钢管组对生产工作大部分均由工人手工完成,其组对原理为:将钢管放在V型导轨上,用两条错开90°的铁丝充当母线,在钢管距离母线较大的位置上使用垫片调整至一致,以达到保证钢管直线度的目的;在需焊接的管口位置处,在符合错边量要求的位置用点焊焊接,不符合的位置用刀把式铁块焊接,将楔形铁块插入缝隙中,用大锤敲击楔形铁块,将错边量大的位置压回、小的位置拉出,再将管口进行人工单面点焊,最后将楔块切割下来。但因需组对的钢管直径范围大,以及长度不一致,导致了钢管对接工作的调直、对中方式繁锁、整体生产效率低,成品误差随机性大,进而影响了产品的总体质量。针对如上问题,为了使钢管对接操作方便简单,误差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的危险性,急需设计一款低经济耐用的钢管管口校圆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简单,误差低的钢管管口校圆机构,在带直线位移传感器液压缸的拉动下,实现对一对钢管管口的校圆,从而高效精确的进行管口焊接,有效减少了工人的劳动时间和作业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还能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固定机构和调整整个机构的高度,保证了机构工作时的稳定性,提高了工程的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支撑底座、设置在支撑底座上的伸缩杆、设置在伸缩杆上端的心轴、对称设置在心轴两端的两块主体板,每块主体板的一端设置有一行程槽、另一端设置有一排卡块。两块主体板之间设置有限位滑块,限位滑块的左右两侧对称且每侧设置有一排凸台,凸台的数量与卡块的数量相等,限位滑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连接柱,在每个连接柱与主体板之间设置有带直线位移传感器的液压缸。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所述支撑底座是三脚架结构,三脚架的底板有设有通孔,通过地脚螺栓与通孔的配合固定支撑底座,所述伸缩杆上端设置有与心轴配合的U型槽。
2.每排卡块的卡块数量是六个,每排凸台的凸台数量也是六个。
3.校圆时将一对对接钢管分别将管口对准心轴两端轴面,短轴一端卡入卡块,一端卡入限位滑块中,启动液压缸进行校圆,实现范围内直径误差的钢管组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带直线位移传感器液压缸的拉动下,实现对一对钢管管口的校圆,从而高效精确的进行管口焊接,有效减少了工人的劳动时间和作业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还能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固定机构和调整整个机构的高度,保证了机构工作时的稳定性,提高了工程的质量。
1、首先将一对钢管管口短轴一侧套入符合管径的卡块5上,调整限位滑块3,将另一侧的短轴卡入限位滑块3的凸台上;计算好椭圆度,通过位移传感器控制液压缸,改变管口的椭圆度完成校圆。由于两侧管口同步进行,所以校园后该对钢管可以进行焊接。
2、传统的校圆工艺技术落后,生产的产品很难满足市场对钢管的高质量要求,通过该机构使钢管管口校圆误差低,钢管之间组对更为精准,对钢管的焊接具有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65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柔性路面压力灌浆装置及路面施工方法
- 下一篇:四缸柴油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