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labela多肽新用途及其药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355148.6 申请日: 2019-12-25
公开(公告)号: CN110960671A 公开(公告)日: 2020-04-07
发明(设计)人: 王蕾;陈志达;邬春莹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主分类号: A61K38/17 分类号: A61K38/17;A61P13/12;A61P9/12;A23L33/18
代理公司: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颜希文
地址: 510006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elabela 多肽 用途 及其 药物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Elabela多肽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与慢性肾损伤相关的疾病的药物或功能性食品中的用途及药物,所述与慢性肾损伤相关的疾病包括:(ⅰ)高血压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者(ⅱ)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本发明涉及的Elabela多肽降压平稳,同时可有效缓解脱氧皮质酮诱导的SD大鼠的肾小球病理损伤、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缓解肾脏纤维化的发展及降低肾脏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用于治疗慢性肾损伤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Elabela多肽为人体自身合成的内源性激素,在肾脏组织中表达,相比现有治疗慢性肾损伤的药物毒副作用更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Elabela多肽新用途及其药物。

背景技术

慢性肾功能不全影响了全世界8-16%的人口,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与健康问题。研究显示,慢性肾功能不全不仅仅影响泌尿系统,还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在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高血压已成为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第二大病因,在我国,近年来高血压肾损伤的发病率也是日益升高。高血压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起病隐匿,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及早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和药物干预治疗可以减少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高血压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病理常表现为肾小球缺血性改变以及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持续的高血压刺激使入球小动脉压力增加,管腔扩张,失去自我调控能力,肾小球处于持续高滤过状态,出现了白蛋白尿和显性蛋白尿。而肾小球的缺血性改变导致毛细血管袢皱缩或塌陷,肾小囊内充填胶原性物质,最终肾小球硬化萎缩。

目前来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方式十分有限,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代偿期),护肾治疗主要以中药和中成药为主,疗效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即终末期肾衰竭,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能逆转肾功能,药物治疗主要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贫血等。生活方式改善方面主要以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高盐等引起肾脏受损的危险因素,避免过度劳累和感冒,尽可能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对于高血压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抑或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继发的高血压,传统的治疗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CCB)、利尿剂、β-阻滞剂以及α-阻滞剂等。

上述药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降低循环血压及肾脏囊内压,但是对于降低肾脏炎症,改善肾脏功能,逆转肾脏纤维化作用十分有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常用的降压药物,被证实有降低蛋白尿、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但降压效果对比钙拮抗剂弱,且对终末期肾衰竭(未透析)和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以及妊娠妇女禁用。若患者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或使用高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则患者罹患高钾血症风险显著增加,需严密监测血钾和肾功能水平。另外,还有10%的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会出现明显干咳,降低患者服药依从性。钙拮抗剂(CCB)是高血压肾病中最常用的降压药物,降压效果显著,但长期服药有面红、头痛、心跳加快、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短效药的不良反应更为显著。长期使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等易引起糖脂代谢紊乱、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通常和其他降压药物联合使用。α-阻滞剂主要的不良反应则是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常作为二线降压药物。

多肽类小分子激素ELABELA/Toddler/Apela(ELA)是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新型内源性肽类配体,在胚胎期和成年期的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大量研究表明,ELA可以通过促进血管生成、调节心脏及血管功能等保护心血管系统。但是未见Elabela多肽在治疗与高血压有关的慢性肾损伤方面的用途。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Elabela多肽在预防和/或治疗慢性肾损伤中用途及其药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Elabela多肽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与慢性肾损伤相关的疾病的药物或功能性食品中的用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51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