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震气垫及其热压成型法和灌注成型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5015.9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3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方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柏明 |
主分类号: | A43B17/03 | 分类号: | A43B17/03;A43B13/20;B29C43/02;B29C43/5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谷孝东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气垫 及其 热压 成型 灌注 | ||
本发明属于减震结构领域,具体涉及减震气垫,包括若干中空减震件,减震气垫由若干中空减震件的粘结而成,中空减震件可为密封腔体或者不密封腔体,中空减震件为气囊或气管中至少一种。本方案通过将大量的减震件粘结成气垫,同时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网状骨架结构,此结构有效增强减震件外周材料强度,增强气密性和牢固性,解决气垫漏气和歪脚问题。且由于每个减震件是独立的,因此尖锐物刺破一或多个气囊或气管对整个减震气垫是不影响的,因此解决气垫容易刺破报废问题。以及减震气垫的热压成型法,通过加热融化再压合形成本方案中的减震气垫。和减震气垫的灌注成型法,通过将中空减震件混合液态包覆主体再压合形成本方案中的减震气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减震结构领域,具体涉及减震气垫及其热压成型法和灌注成型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减震技术中、气垫、气囊技术是用得最广泛的,其中多数被应用到鞋子的鞋垫、货物的打包包装、坐垫、以及防撞部件(例如汽车)等等……,但是气囊、气垫技术也存在很大缺点,就是本身容易漏气,容易被尖锐物刺破漏气。现在一般市面上的气垫鞋穿不了多久就没气了(有的没有穿已经没气了)。这是由于气垫TPU材质是透气的,而且制造工艺中也容易造成气密性差,所以无法保证气密性。再者只要气垫任何一个地方被刺破,整个气垫就会漏气报废。气垫的另一个缺点是稳定性差,气垫其实就是一层薄的TPU包裹空气,因此受压很容易变形,当人体较重或气压不足气垫就不稳,行走时容易歪脚。
市面上的气垫为了解决容易漏气的问题,把气垫内部支撑点(骨架)做得大和坚硬,把气垫壁做得厚和坚硬。这样虽然比较稳定且不会有漏气的风险,但气垫却也失去了自身柔软减震的功能作用。
同时现有的气垫也存在另外一个缺点:比较难塑形,气垫的形状是简单、单一,多数为弧形。不能像塑料鞋底一样能做出千变万化形状和花纹图案。再者气垫的颜色也是单一的,无法做出多种颜色的外观。
上述的缺陷导致现有气垫技术加工的气垫只可能作中底或减震器使用,不能作为与地面接触的鞋底使用,这是因为气垫工艺只能用单一材料生产,气垫需要物性(韧性和强度)和底片物性(所需要耐磨和止滑)是不同物性的材料,因此现有的气垫必须贴合底片使用。无法单独作为鞋底直接使用。
虽然在现有技术中,还有用透明GEL或弹力胶制造的鞋底,它们虽能做出气垫透明效果,而且不漏气,但该种气垫的缺点是比重大,弹性差。
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气凝胶”材料,它具有最低密度,最强保温性,被广泛用于制衣。由于气凝胶坚硬易脆,而且无法粘合,因此制衣方法是把粉末填充在纤维内编制,但是这样容易掉落,而且粉末含量有限,因此也无法直接作为制作气垫的材料。目前为止还没出现一种柔性气凝胶能够作为气垫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减震气垫,包括若干中空减震件,减震气垫由若干中空减震件的粘结而成,中空减震件可为密封腔体或者不密封腔体,中空减震件为气囊或气管中至少一种。本方案通过将大量的减震件粘结成气垫,同时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网状骨架结构,此结构有效增强减震件外周材料强度,增强气密性和牢固性,解决气垫漏气和歪脚问题。且由于每个减震件是独立的,因此尖锐物刺破一或多个气囊或气管对整个减震气垫是不影响的,因此解决气垫容易刺破报废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减震气垫的热压成型法,通过加热融化再压合形成本方案中的减震气垫。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减震气垫的灌注成型法,通过将中空减震件混合液态包覆主体再压合形成本方案中的减震气垫。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减震气垫,包括若干中空减震件,所述减震气垫由若干所述中空减震件粘结而成,所述中空减震件可为密封腔体或者不密封腔体,所述中空减震件为气囊或气管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减震件为密封腔体,所述中空减震件内填充有气凝胶粉末或气凝胶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柏明,未经方柏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50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