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精馏制备混丁醇的绿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4922.1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8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崔课贤;楚庆岩;周立亮;杨彬;郭振兴;杨震;缪金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诺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141 | 分类号: | C07C29/141;C07C31/12;C07C29/80;B01J29/74 |
代理公司: | 淄博启智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80 | 代理人: | 王燕 |
地址: | 255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精馏 制备 丁醇 绿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混丁醇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催化精馏制备混丁醇的绿色方法。以正丁醛、异丁醛和氢气为原料,将金属合金纳米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填充在催化精馏塔中,原料经混合预热后进入催化精馏塔中进行催化反应,反应产物从催化精馏塔塔釜采出,得到高纯度混丁醇。本发明借助分离与反应的耦合来强化反应与分离,具有低消耗、低投入等优势,工艺先进、工艺相对简单;本发明制备了金属合金纳米催化剂,且与助催化剂协同使用,显著提高了催化加氢的性能,且选择优化合理的反应条件,最终产品纯度≥99.0%,单次收率≥94.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混丁醇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催化精馏制备混丁醇的绿色方法。
背景技术
混丁醇是正丁醇和异丁醇的混合物,正丁醇约占95%,异丁醇约占2.5%。正丁醇主要用于制造邻苯二甲酸、脂肪族二元酸及磷酸的正丁酯类增塑剂,它们广泛用于各种塑料和橡胶制品中;也是有机合成中制丁醛、丁酸、丁胺和乳酸丁酯等的原料;还是脱水剂、抗乳化剂以及油脂、药物(如抗生素、激素和维生素)和香料的萃取剂,醇酸树脂涂料的添加剂等;又可用作有机染料和印刷油墨的溶剂,脱蜡剂;作为溶剂用以分离高氯酸钾和高氯酸钠;也可以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锂;用以洗涤乙酸铀酰锌钠沉淀;比色测定中用钼酸盐法测定砷酸,测定牛乳中的脂肪;皂化酯类的介质;显微分析时制备石腊包埋物质;用作脂肪、蜡、树脂、虫胶、树胶等的溶剂;硝基喷漆的助溶剂等;用于分离钾、钠、锂、氯酸盐的溶剂;用作分析试剂,如作溶剂,作色谱分析标准物质;还用于有机合成,作为重要的溶剂,在脲醛树脂、纤维素树脂、醇酸树脂和涂料的生产中大量使用,也可作为胶黏剂中常用的非活性稀释剂;也用作脱水剂、抗乳化剂以及油脂、香料、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等的萃取剂,醇酸树脂涂料的添加剂,硝基喷漆的助溶剂等;还可作为化妆品溶剂,主要在指甲油等化妆品中作为助溶剂,以配合醋酸乙酯等主溶剂,有助于色料的溶解以及调节溶剂的挥发速度和黏度,添加量一般为10%左右;丝印中可用作油墨调配的消泡剂;用于烘烤食品、布丁、糖果;用于制取酯类、塑料增塑剂、医药、喷漆等。
现有制备正丁醇的方法有:发酵法、乙醛法、丙烯羰基合成法以及低压法。
发酵法:以薯类、粮食或糖类为原料,经水解发酵而得;但是发酵法选择性低、收率低,所得正丁醇含量约为54.8%-58.5%,杂质丙酮和乙醇的含量约占45%。乙醛法:以乙醛为原料加入稀碱溶液,温度在20℃以下得到2-羟基丁醛,当反应到50%即行终止,将碱用酸中和,回收未反应的乙醛,在塔底提取2-羟基丁醛,再用硫酸、乙酸等酸性催化剂在105~137℃使脱水生成巴豆醛,再用铜络催化剂在160~240℃加氢得粗正丁醇和丁醛,经精馏而得成品;乙醛法工艺复杂,流程较为复杂,而且得到的正丁醇选择性低,收率低;丙烯羰基合成法:用丙烯、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床层上进行反应,催化剂为沸石吸附钴盐或脂肪酸钴,反应温度130~160℃,反应压力为20~25MPa,反应生成正丁醛和异丁醛,经过精馏进行分离,将正丁醛催化加氢即得正丁醇;这种方法所用催化剂为贵金属钴,加大了生产成本,而且反应工序复杂,收率较低。低压法:由丙烯、一氧化碳和水一步法合成丁醇,反应温度100~104℃,压力1.5MPa,采用五羰基铁、正丁基吡咯烷与水的混合物;但丙烯单程转化率较低,仅8%~10%。
以上方法均存在着副反应多、选择性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条高效制备高纯度混丁醇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催化精馏制备混丁醇的绿色方法,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优化合理的反应条件,最终产品纯度高,单次收率高。
本发明所述的催化精馏制备混丁醇的绿色方法,以正丁醛、异丁醛和氢气为原料,将金属合金纳米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填充在催化精馏塔中,原料经混合预热后进入催化精馏塔中进行催化反应,反应产物从催化精馏塔塔釜采出,得到高纯度混丁醇。
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诺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淄博诺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49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