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面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2108.6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7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怀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97/02;C08L63/00;C08L71/10;C08K7/26;C08K5/544;C08K9/10;C08K9/02;C08K3/04;C08K3/36;C08K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799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面 修补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路面养护技术及材料领域。本发明对聚乳酸进行改性结合水曲柳形成高粘结稳定性的木塑复合修补基料,对碳纳米管进行混酸酸化处理,氰基化改性碳纳米管,再与聚芳醚腈、环氧树脂等热混制粘性料,包覆有机交联层,并以含有较多酯基的蓖麻油、三甲基氯硅烷与粘性料共混研磨,能够很好的分散酯基,有助于疏水膜的构成,提升了耐水粘结稳定性。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常用路面修补材料的力学性能不佳,并且与湿基面的粘结强度低,难以在潮湿环境下进行修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面养护技术及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面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交通运输是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车流量不断增加,过多的车辆尤其是重载卡车产生的动载荷导致公路较早的出现了大量病害。
路面常常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发射裂缝、应力裂缝等,因此雨水很容易通过裂缝渗透到中面层或下面层,严重的还会渗透到底层甚至是路基,严重破坏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大的刚度,良好的体积稳定性和优异的荷载扩散能力、耐久性等,使得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公路建设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但水泥混凝土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裂缝,而裂缝是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防水性和耐久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水泥路面在使用中会出现空鼓、起皮、脱壳、裂缝等病害,病害一旦出现,在行驶往复荷载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病害将随时间扩展贯穿,造成路面出现裂缝,甚至大面积脱落,破坏路面的整体性,严重影响行驶安全。裂缝不仅危害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而且还会产生渗漏,加剧混凝土的化学腐蚀、冻融破坏、钢筋锈蚀和碱集料反应的发生,使建筑物的安全运行受到威胁,严重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为了减小经济损失,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在尽可能缩短交通阻断时间的情况下,快速修补路面也就成了路面发展技术的重中之重。目前,混凝土构件的修补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无机修补材料,主要是指普通水泥和集料配制的砂浆和混凝土及使用特种水泥配制的水泥基修补材料;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复合的聚合物修补材料,主要有聚合物改性砂浆及混凝土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如环氧树脂、聚胺脂和丙烯酸等各种树脂材料。
目前的修补技术仍存在较多问题,如:
(1)新修补层与老混凝土层之间的粘结问题,新修补层和老混凝土之间的不同收缩系数容易造成的脱空和剥离问题;
(2)修补材料本身的强度、抗裂性能和耐候性差;
(3)修复及养生期长(一般7~10天),影响交通;
(4)现有混凝土修补材料在水中抗分散性差,与湿基面粘结强度低,无法在水下进行修补。
上述传统修补材料都有比较明显的缺陷,针对于此,近年来,也相继研究出了聚合物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各种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但是这些材料的使用范围有很大局限性,对各种气候条件要求高,并且与旧混凝土之间的相容性也不够,同时聚合物、纤维的加入量较大,成本较高。
因此,发明一种力学性能好且粘结效果好的高粘结性高强度路面修补材料对路面养护技术领域具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常用路面修补材料的力学性能不佳,并且与湿基面的粘结强度低,难以在潮湿环境下进行修补的问题,提供一种路面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路面修补材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15~25份石英砂、5~8份三乙醇胺、1~4份氨基磺酸钠、8~13份填料、50~70份水,还包括:30~50份复合修补基料、12~20份复合增粘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怀,未经陈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21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