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轴外壳双向挤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0743.0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5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尚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1D22/02;B21D37/10;B21D37/12;B21D4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轴 外壳 双向 挤压 工艺 | ||
1.一种转轴外壳双向挤压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裁切:对铝型材进行裁切至所需长度,获得铝料;
(2)去披锋:对铝料进行去披锋;
(3)上皮膜:对铝块进行上皮膜;
(4)滚涂:对铝块进行滚涂硬酯酸锌粉;
(5)冲压:将滚涂有硬酯酸锌粉的铝块放入双向冷挤压成形模具进行冲压成型,制得转轴外壳制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外壳双向挤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采用磷酸盐溶液或磷酸锌溶液喷涂在铝块上,以在铝块的外表面形成皮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外壳双向挤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将铝块放入硬酯酸锌粉中,然后进行翻滚,使硬酯酸锌粉均匀滚涂在铝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转轴外壳双向挤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双向冷挤压成形模具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所述下模部分包括下模板、下模镶件、下冲头、下脱料套、脱料固定板、下夹板、下垫板、下模座和直线驱动组件,所述脱料固定板、下夹板、下垫板和下模座按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相叠置,所述下模座上设有外导套;所述下模板通过垫块设置在下模座上,且位于所述脱料固定板的正上方位置,所述下模镶件设置在下模板上,该下模镶件上设有能将其垂直贯穿的型腔,所述下冲头的下端设置在下夹板上,上端贯穿脱料固定板并伸入所述型腔,所述下脱料套套设在下冲头上,且该下脱料套的下端固定在所述脱料固定板上,所述直线驱动组件设置在下模座上,并能驱动所述脱料固定板作上行和下行动作;所述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上冲头、内导柱和外导柱,所述上模座、上垫板和上夹板按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相叠置,所述外导柱对应所述外导套的位置设置在上模座上,所述内导柱的上端设置在上垫板上,下端贯穿上夹板并伸出,所述下模板上设有与所述内导柱相适配的内导孔,所述上冲头设置在上夹板上,且在下行时能伸入所述型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外壳双向挤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镶件的外形轮廓为圆形,所述下模板上设有与所述下模镶件相适配的装配腔,所述下模镶件的外周面上设有两条限位凸条,并在所述装配腔的腔壁上设有与该限位凸条相适配的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外壳双向挤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冲头从上夹板中伸出的长度为30~40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外壳双向挤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包括直线驱动装置、顶料杆、回拉杆、支板和针板,两支板间隔对称设置在下模座的底面,所述直线驱动装置设置在两支板上,所述针板设置在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部件上,位于两支板之间,所述顶料杆的下端顶压在针板上,上端依次贯穿所述下模座、下垫板和下夹板并顶压在所述脱料固定板上,所述回拉杆的下端径向增大形成杆头,上端贯穿依次贯穿所述下模座、下垫板和下夹板并连接在所述脱料固定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外壳双向挤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气缸、油缸或直线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外壳双向挤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拉杆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脱料固定板上设有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螺孔。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外壳双向挤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的数量为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尚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尚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07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