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引射式发动机机油循环回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8297.3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0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丰;黄云龙;尹玉婷;王龙飞;鲍通;郑麟;任宇泽;成立强;张生平;曹志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主分类号: | F01M1/02 | 分类号: | F01M1/02;F01M1/12;F04F5/10;F04F5/46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马倩倩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射式 发动机 机油 循环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射式发动机机油循环回油装置,包括主集油池、若干副集油池、回油泵、引射装置和机油箱;所述回油泵一端与主集油池连接,另一端连接引射装置的引射喷嘴;所述引射装置的引射口数量与副集油池的数量一致,通过管路一一连接;所述引射装置的扩压室出口与机油箱通过管路连接。本发明对于采用干式曲轴箱的大功率发动机,具有多个集油池条件下,该装置采用引射式回油方式,减少回油泵数量,降低发动机功耗,缩小发动机体积,提高紧凑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射式发动机机油循环回油装置。
背景技术
提升发动机功率密度和减小动力系统体积是车用动力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采用干曲轴箱式润滑系统的车用大功率发动机,油底壳浅但非常复杂,为了满足不同倾斜姿态下的回油,往往具有多个集油池分布在油底壳不同部位,传统方法需要多个回油泵将集油池中机油输送到机油油箱,导致机油回油系统体积和功耗大;同时要适应发动机工况变化带来的回油系统流量压力变化,所以需要采用新型发动机机油循环回油装置,在满足不同工况流量压力的同时尽量降低机油回油系统体积和功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引射式发动机机油循环回油装置,,以满足高紧凑大功率发动机多工况条件下机油循环的顺畅回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工作原理为:主集油池中机油通过回油泵进入引射装置,在引射装置喷嘴后形成低压区,多个副集油池中机油被引射进入引射装置吸入室,吸入室中机油与喷嘴出口机油在引射装置混合室混合,然后进入引射装置扩压室扩压后进入机油箱,完成机油循环中的回油工作。
一种引射式发动机机油循环回油装置,包括主集油池、若干副集油池、回油泵、引射装置和机油箱;所述回油泵一端与主集油池连接,另一端连接引射装置的引射喷嘴;所述引射装置的引射口数量与副集油池的数量一致,通过管路一一连接;所述引射装置的扩压室出口与机油箱通过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引射喷嘴出口处装有环形的第二弹性元件,通过第二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化实现引射喷嘴出口截面可变。
进一步的,所述引射喷嘴的外侧与引射装置的吸入室左端之间安装有第一弹性元件,可实现喷嘴在吸入室内左右移动;所述引射喷嘴与吸入室的接触位置之间安装有密封元件,间隙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弹性系数与喷嘴出口前压力变化斜率一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对于采用干式曲轴箱的大功率发动机,具有多个集油池条件下,该装置采用引射式回油方式,减少回油泵数量,降低发动机功耗,缩小发动机体积,提高紧凑性;
(2)同时在回油泵流量变化范围内,喷嘴截面根据流量压力自动调节,使引射装置实现不同喷嘴流量下引射功能;此外,通过弹性元件调整喷嘴出口与混合室入口之间的距离,实现被引射流体流量的自适应调节,节省控制系统体积。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引射式发动机机油循环回油装置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集油池,2-第一副集油池,3-第二副集油池,4-回油泵,5-引射装置,6-引射喷嘴,7-第一弹性元件,8-密封元件,9-第一引射口,10-第二引射口,11-吸入室,12-第二弹性元件,13-混合室,14-扩压室,15-机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未经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82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柴油机曲轴锁止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信息安全测试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