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驻车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6450.9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6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兵;傅瑜杭;翁赟;陈烨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张业放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驻车散热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内部容纳有冷却剂喷雾瓶,还包括安装架和摇晃机构,安装架包括安装座、减压弹性件、连接杆、置物筒以及若干个夹持件,减压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安装座的下端面上,连接杆一端连接在该减压弹性件的另一端上,置物筒连接在连接杆上,若干个夹持件设置在套环上,摇晃机构包括旋转电机、转盘以及抵触杆,旋转电机设置在安装座内,转盘连接在该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伸出安装座的下端面的一端上,转盘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环形滑槽,抵触杆一端连接在连接杆上,另一端伸入至环形滑槽内,还设置有按压机构和检测模块,本发明检测到车内室温过高时,喷雾瓶喷出冷却液以使汽车内部降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汽车驻车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展为人们带来很多方便,已经成为人们居家旅行、办公交友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汽车作为人们出行乘坐的常用场所,其本身还有些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离人们的要求尚差一定距离。
例如,在酷暑天气下,或者在距离赤道周围不远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气温仍旧很高,而汽车内部又经过长时间的烘焙热烤,车内气温能达到令人窒息的温度,此时人们是根本无法短时间内在车内逗留,人们往往立即打开车内的空调系统,进行车内冷风降温,但空调系统在开启到制冷仍需等待一定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驻车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在检测到车内室温过高时,通过按压喷雾剂,使得冷却液喷出以快速吸收汽车内部局部气体的热量,若温度仍然上升,则进一步开启汽车空调系统,喷雾剂与汽车空调系统的配合下,使得车内内部整体保持一个较为舒适的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驻车散热装置,包括喷雾剂和汽车空调系统,所述喷雾剂包括瓶体和设置于瓶体上端面上的喷头,所述瓶体内部容纳有用于冷却车内空气的冷却剂,还包括用于安装喷雾剂的安装架和用于上下摇晃喷雾剂的摇晃机构,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座、减压弹性件、连接杆、置物筒、绝热内套以及若干个夹持件,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在汽车车顶内侧面上,所述减压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安装座的下端面上,所述连接杆垂直于安装座设置,其一端连接在该减压弹性件的另一端上,所述置物筒连接在连接杆远离安装座的一端上,所述置物筒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瓶体的容纳腔以及其上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喷头伸出的开口,若干个所述夹持件设置在置物筒上,该夹持件用于锁定放置在容纳腔内的瓶体,所述绝热内套用于套设在瓶体外壁上,所述摇晃机构包括旋转电机、转盘以及抵触杆,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安装座内,其输出端伸出安装座的下端面,所述转盘的轴心连接在该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转盘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沿周向方向呈波浪线状分布设置,所述抵触杆一端连接在连接杆上,另一端伸入至环形滑槽内,还设置有按压机构和检测模块,所述按压机构设置在安装座背向车顶的一侧,当检测模块测得车内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旋转电机工作,所述转盘转动,带动抵触杆、连接杆以及置物筒上下往返移动,按压机构再与喷头抵触,当检测模块测得车内温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汽车空调系统启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滑槽包括弯折频率快的第一滑移槽和弯折频率慢的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一滑移槽和第二滑移槽头尾相接相互贯通组成,所述按压机构对应设置在转盘对应第二滑移槽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压机构为偏心设置在转盘下端面的抵触块,所述抵触块沿周向方向延伸设置,且设置在转盘对应第二滑移槽的一侧,当瓶体被夹持件锁定在置物筒,且喷头相对转盘呈偏心设置时,转盘转动,带动抵触杆、连接杆以及置物筒上下往返移动,直至抵触块转动至喷头上方时,喷雾剂向上移动至喷头与抵触块抵触,冷却剂喷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未经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64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