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盐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8101.2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8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苗晶;何远涛;洪鑫军;江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9/12 | 分类号: | B01D69/12;B01D69/02;B01D71/56;B01D6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韦东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盐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酰胺脱盐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脱盐复合纳滤膜包括超滤膜和超滤膜表面的活性层,所述活性层包括胺类单体、二/多元酰氯和环糊精的反应产物,其中,所述胺类单体为质量比为2:1-1:2的哌嗪和壳聚糖的组合,所述环糊精作为改性剂与活性层中胺类单体与二/多元酰氯反应后的残余酰氯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脱盐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多元酰氯选自均苯三甲酰氯、均苯四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和1,4-环己二酰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脱盐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脱盐复合纳滤膜的孔径为0.3-1.09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脱盐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的材质为无机材料或有机高分子材料。
5.一种制备聚酰胺脱盐复合纳滤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胺类单体的水相溶液与超滤膜接触,得到经水相溶液处理的超滤膜,其中,所述胺类单体为质量比为2:1-1:2的哌嗪和壳聚糖的组合;
(2)使二/多元酰氯的油相溶液与步骤(1)得到的经水相溶液处理的超滤膜接触,得到经油相溶液处理的超滤膜;
(3)使步骤(2)得到的经油相溶液处理的超滤膜与环糊精的水溶液接触,进行反应;和
(4)对经过步骤(3)反应后的膜进行热处理,得到聚酰胺脱盐复合纳滤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1)所述二/多元酰氯选自均苯三甲酰氯、均苯四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和1,4-环己二酰氯;和
(2)所述超滤膜的材质为无机材料或有机高分子材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A)步骤(1)中,先将超滤膜在水中浸泡12h以上,干燥后,再使胺类单体的水相溶液与超滤膜接触;
(B)步骤(1)中,使胺类单体的水相溶液与超滤膜接触为:将超滤膜在水相溶液中浸泡2min-30min;
(C)胺类单体的水相溶液中,胺类单体的浓度为0.5-5wt%;
(D)步骤(2)中,使二/多元酰氯的油相溶液与步骤(1)得到的经水相溶液处理的超滤膜接触为:将步骤(1)得到的经水相溶液处理的超滤膜在油相溶液中浸泡30s-5min;
(E)二/多元酰氯的油相溶液中,二/多元酰氯的浓度为0.05-0.5wt%或0.05-0.5w/v%;
(F)步骤(3)中,反应时间为10min-1h;
(G)环糊精的水溶液中,环糊精的浓度为0.5-5wt%;和
(H)步骤(4)中,热处理温度为50℃-90℃,热处理时间为1min-1h。
8.采用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酰胺脱盐复合纳滤膜。
9.一种纳滤活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活性层包括胺类单体、二/多元酰氯和环糊精的反应产物,其中,所述胺类单体为质量比为2:1-1:2的哌嗪和壳聚糖的组合,所述环糊精作为改性剂与纳滤活性层中胺类单体与二/多元酰氯反应后的残余酰氯反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纳滤活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多元酰氯选自均苯三甲酰氯、均苯四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和1,4-环己二酰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纳滤活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活性层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使胺类单体的水相溶液与滤膜接触,得到经水相溶液处理的滤膜;
(2)使二/多元酰氯的油相溶液与步骤(1)得到的经水相溶液处理的滤膜接触,得到经油相溶液处理的滤膜;
(3)使步骤(2)得到的经油相溶液处理的滤膜与环糊精的水溶液接触,进行反应;和
(4)对经过步骤(3)反应后的膜进行热处理,得到所述纳滤活性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810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