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氧化锌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6715.7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0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崔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陈旭燕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氧化锌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氧化锌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微球粉体,其粒径为800~1000nm。具体步骤为:将乙酰丙酮锌溶解于无水甲醇中得到无水乙酰丙酮锌溶液,倒入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后,将浑浊液体取出,离心处理后,倒出上清液,倒入无水甲醇,超声振荡,离心后得到纳米氧化锌微球粉体。本发明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微球具有粒径均匀,分散性好,均一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领域,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锌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氧化锌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无机功能材料,它是由极细晶粒组成,特征维度尺寸在纳米数量级(1~100nm)的无机粉体材料。纳米氧化锌粒子作为联系宏观物体及微观粒子的桥梁,在化学、物理学、光、电、磁、敏感性等方面具有一般氧化锌产品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能和新用途。如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同时纳米氧化锌也是一种自激活的半导体材料,具有从紫外光至可见光稳定的发射本领。纳米氧化锌材料在光电转换、光催化及气体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制备单分散纳米氧化锌微球的方法有微乳液法、有机金属/有机非金属前驱物法、超声化学法、沉淀法、化学还原法、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反应法、模板法等,目前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微球存在粒径大、分散性差、均一性差等问题,影响了纳米氧化锌在陶瓷、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纳米氧化锌应用于陶瓷中可降低陶瓷烧成温度、覆盖力强,使陶瓷制品具有抗菌除臭、防污自洁等优异性能,但随之出现的微球尺寸大小不一、分散性较差等问题极大影响了纳米氧化性陶瓷材料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原有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微球的方法,解决现有纳米氧化锌微球粒径大、分散性差的问题,提高其比表面积和化学活性,令其在陶瓷材料、电化学和催化剂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氧化锌微球。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一定量的乙酰丙酮锌溶解于无水甲醇中,配制成浓度为0.125~0.250M的无水溶液;
S2、将所述步骤S1制备的无水溶液40mL倒入反应釜中,在110~150℃条件下反应2~4小时;
S3、从反应釜中将浑浊液体取出,离心处理后,倒出上清液,倒入无水甲醇,超声振荡,离心后得到纳米氧化锌微球粉体。
乙酰丙酮锌的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都会影响纳米氧化锌微球的形貌,因此本发明通过测试不同乙酰丙酮锌的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微球的形貌影响,以探究其最佳反应条件。
随着乙酰丙酮锌浓度增加,反应所得氧化锌的粒径增加。乙酰丙酮锌浓度太小会导致制备的氧化锌结晶于微粒或大小不均,太大会导致纳米氧化锌微球粘连。本发明经过试验测试,发现制备纳米氧化锌微球的乙酰丙酮锌浓度优选为0.250M。
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无水溶液浓度优选为0.250M。
反应温度较低,纳米氧化锌微球生长不完全且均一性不佳,球的粒径有大有小,区别较大;反应温度较高,制得纳米氧化锌微球之间会产生粘连。本发明经过试验测试,发现反应温度为130℃时生成的纳米氧化锌微球粒径均一,分散性好,因此反应温度优选为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6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