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0832.2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6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王瑞;谈源;汤娟;耿强华;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4 | 分类号: | B61D17/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敏 |
地址: | 2131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 ||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流板,包括板体,以及对板体进行支撑的框架结构,二者均为复合材料结构,且通过树脂连接;其中,至少在板体与框架结构连接后的其中一部分缝隙处通过纤维织物进行覆盖,并与二者一体成型。本发明中,通过将板体和框架结构均设置为复合材料结构,有效的降低了导流板的重量,其中,框架结构对板体的结构进行了有效的加强,避免了形变的发生,而在对二者进行具体连接的过程中,除了贴合面的树脂连接,还进一步对部分缝隙通过纤维织物进行覆盖连接,有效的保证了二者的连接强度,从而获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导流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流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轨道交通设备中均采用金属结构的导流板,通过导流板的设置,可起到气体的导流作用,改变车身因气流而受到的升力等。
在上述金属导流板结构使用的过程中,可满足所需的使用要求,但是其重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轨道交通轻量化的发展。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导流板,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导流板,通过复合材料的使用,有效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一种导流板,包括板体,以及对所述板体进行支撑的框架结构,二者均为复合材料结构,且通过树脂连接;
其中,至少在所述板体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后的其中一部分缝隙处通过纤维织物进行覆盖,并与二者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迎风面上设置有若干凹陷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区域在背风面对应形成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边缘处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导流板进行安装的孔位。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的厚度大于所述板体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的厚度自与所述板体的连接处逐渐增大至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具有与所述板体一体的整体铺层区,以及与所述整体区域连接的用于增加厚度的增强铺层区。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包括第一铺层区和第二铺层区,所述第一铺层区和第二铺层区对应设置有贯通孔位,二者之间设置有夹层区,所述夹层区部分夹设在所述第一铺层区和第二铺层区之间,另一部分自所述贯通孔位突出于所述板体表面形成所述凹陷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区域的内轮廓为部分球面。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上设置有敞口,所述敞口边缘设置有用于对检查门进行安装的孔位。
进一步地,所述敞口边缘相对于所述板体表面向下凹陷,所述孔位设置在因所述凹陷而形成的环状结构上。
进一步地,凹陷的深度小于所述检查门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结构包括沿导流板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支架、以及与所述横向支架交错设置的纵向支架;
其中,所述横向支架与所述纵向支架之间具有与所述板体厚度方向平行且贴合连接的第一连接处,以及与所述板材表面通过连接铺层区连接的第二连接处,所述连接铺层区还对所述板体与所述框架结构的一部分接缝进行覆盖,且与二者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支架底部局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横向支架底部与所述凹槽底部位于同一面内,所述连接铺层区与所述面贴合,且厚度等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0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