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透水路沿石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0688.2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1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财;肖敏;郑增勇;张信祯;肖文韬;陈钧杰;黄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特耐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C04B28/02;C04B38/00;C04B111/40;C04B111/8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方良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透水 路沿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装配式透水路沿石,用在路面的边缘与填土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透水路沿石包括设有中空通道的路沿石主体,所述中空通道的底面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下方;所述路沿石主体由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组成,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上部为第一结构件,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下部为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一体成型后形成所述中空通道;所述第一结构件为透水结构件,所述填土与路沿石主体之间以及所述路面与所述路沿石主体之间的水分通过所述第一结构件渗透到所述中空通道中从地下排出;其中,
所述第一结构件由第一混凝土制成,所述第一混凝土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骨料700-1100份、第一无机活性粉体400-600份、第一颜料10-30份、第一减水剂2-5份;所述第一混凝土的原料的水胶比0.2-0.26;
所述第二结构件由第二混凝土制成:所述第二混凝土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细骨料550-800份、第二无机活性粉体650-950份、粗骨料600-900份、第二减水剂12-20份、第二颜料1-20份;所述第二混凝土的原料的水胶比0.16-0.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透水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的原料中的第一无机活性粉体包括强度等级≥42.5的水泥及掺合活性粉体材料;其中,所述掺合活性粉体材料包括硅灰、矿粉、玻璃微珠和沸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第二混凝土的原料中的第二无机活性粉体包括强度等级≥42.5的水泥及掺合活性粉体材料;其中,所述掺合活性粉体材料包括硅灰、矿粉、玻璃微珠和沸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透水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的原料中的骨料包括粒径为2-5mm的陶粒和珊瑚砂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第二混凝土的原料中的细骨料包括粒径为0.15mm~4.75mm的河沙、机制砂和石英砂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第二混凝土的原料中的粗骨料包括粒径为5-30mm的彩色碎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透水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通道的宽度为100~200mm,所述中空通道的高度为40~7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透水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中空通道的上端和下端的厚度均为50~100mm;和/或,
所述路沿石主体中靠近所述路面一侧的厚度与靠近所述填土一侧的厚度均为50~8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透水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高度为所述路沿石主体的高度的2/3-3/4。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透水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外表面喷涂有二氧化钛层。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透水路沿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混凝土的原料与水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料;第二混凝土的原料与水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料;
提供路沿石模具,根据设计的尺寸,将所述第一混合料浇筑到所述路沿石模具内震动处理,然后继续将所述第二混合料浇筑到所述路沿石模具内,然后覆膜进行养护处理,使所述第一混合料形成所述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二混合料形成所述第二结构件;
脱模后,在所述第二结构件表面喷涂二氧化钛层,然后进行第二养护处理,得到装配式透水路沿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混合料浇筑到所述路沿石模具内震动处理的时间为10~20s。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料的整体工作性能维勃稠度为10~30秒;和/或,
所述第二混合料的工作性能扩展度为550-7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特耐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特耐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068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