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厚度可控的纳米纤维膜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0218.4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0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毕胜;孙业青;卜镜元;李钰;张西京;杜岩;宋金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D5/00 | 分类号: | D01D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隋秀文;温福雪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厚度 可控 纳米 纤维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纳米纤维膜制备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备厚度可控的纳米纤维膜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通过光强传感器所接收到的光强,确定纳米纤维膜的透光率,从而控制纳米纤维膜的厚度;以光强信号控制纳米纤维膜,因光强信号的滞后性小,故动态性能较好,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准确控制纳米纤维膜的实际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纤维膜制备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备厚度可控的纳米纤维膜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纤维是一种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由于其直径在纳米尺度上,故不同材料的纳米纤维具有很多特殊性能,纳米纤维的制备与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静电纺丝法是一种制备纳米纤维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隙率等优点,其在柔性传感器、能源材料、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按照已有的静电纺丝技术,对实现纳米纤维膜厚度的精准控制难度很大。应用已有的技术和设备制备纤维膜时,往往通过观察判断纳米纤维的厚度,但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纳米纤维在处理之前为蓬松状,人眼难以观察其实际厚度,且由于纳米纤维的直径为纳米级,在制备级小厚度纳米纤维膜时,人眼无法观察到纳米纤维膜,更无法控制其厚度。另外,通过微量泵的流量和纺丝的时间来控制纳米纤维膜的厚度也难以实现,一方面对微量泵的精度要求较高,造成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静电纺丝过程影响因素存在多样性,通过此方法来控制纳米纤维膜动态性能较差,无法实现实时控制,难以准确控制纳米纤维膜厚度。因此发明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制备厚度可控的纳米纤维膜的装置及方法就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厚度可控的纳米纤维膜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备厚度可控的纳米纤维膜的装置,包括支撑板1、环形光源2、喷丝针头3、石英板4、ITO电极板5、光强传感器6、基座7、微处理器9、高压电源10和微量泵11;
所述的基座7包括底板部分和立柱部分,立柱竖直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ITO电极板5通过多根支撑柱支撑固定在底板上,ITO电极板5与底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光强传感器6安装在底板上并位于ITO电极板5的下方,所述的石英板4固定在ITO电极板5上表面,石英板4位于光强传感器6的正上方;
所述的支撑板1,其一端固定在基座7的立柱上,其另一端的端部设有通孔,用于安装喷丝针头3,喷丝针头3竖直向下;所述的环形光源2为光强恒定的LED光源,安装在支撑板1的下表面,喷丝针头3位于环形光源2的中心,环形光源2和喷丝针头3位于石英板4的正上方,喷丝针头3与光强传感器6的探测头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的高压电源10和微处理器9安装在基座7的底板上;所述的高压电源10的正负极分别与喷丝针头3和ITO电极板5通过导线13连接;所述的微量泵11和光强传感器6均通过数据线8与微处理器9连接;所述的微量泵11与喷丝针头3通过输送管12连接,用于提供纺丝溶液。
一种制备厚度可控的纳米纤维膜的方法,采用上述装置,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在微处理器9中设定所要制备的纳米纤维膜的厚度,微处理器9根据光强信号强度与纳米纤维膜厚度的关系转换为对应的透光率,进而转换为对应的光强信号强度;
步骤2、高压电源10的正负极分别与喷丝针头3和ITO电极板5连接通电,微量泵11通过输送管12将纺丝溶液输送到喷丝针头3,纺丝溶液在喷丝针头3与ITO电极板5之间产生的高压电场的作用下进行纺丝,最后固化在石英板4上形成纳米纤维膜;环形光源2依次透过纳米纤维膜、石英板4和ITO电极板5后由光强传感器6接收;当纳米纤维膜的厚度达到设定值时,光强信号随之达到设定值,微处理器9控制微量泵11关闭,纺丝过程结束,得到确定厚度的纳米纤维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02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