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配方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65839.7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4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溧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徐振兴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配方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心绞痛类疾病的中药配方,包括丹参、川芎、桃仁、莪术等中药,本发明改善心绞痛临床症状快、效果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运动耐量,它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疗效迅速,价格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复方研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药配方还涉及该配方的应用和剂型。
背景技术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耗氧需求之间不平衡,造成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是危害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目前中医西医均有许多药物和方法对治疗心绞痛有一定疗效,但临床疗效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西医治疗心绞痛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冠脉搭桥三种手段,但均花费巨大,且潜在副作用及并发症的风险都很大。中医中药治疗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但切入点困难,与西医治疗相互辅助的功效不明显。
心绞痛的治疗尤其是稳定型心绞痛第一要务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耐量。改善临床症状主要要纠正心肌耗氧与供氧之间的不平衡,引起供需不平衡的原因除了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引起外,大部分是由于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心肌耗氧增加等参与引起。其次心绞痛的治疗要让粥样斑块稳定,控制炎症反应,要让不稳定的斑块稳定,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因此最理想的治疗药物要综合考虑,多靶点纠正上述病因,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活动耐量和临床预后。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配方,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配方,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成份组成:丹参10~15份,川芎6~10份,桃仁5~10份,莪术3~10份,乳香3~8份,片姜黄3~9份,甘松3~9份,桂枝3~10份,红曲6~15份,山楂10~25份。
心绞痛中医病机:心主血脉运行,脉内之血贵在充盈流畅,血之流畅是心主血脉的功能反应,而阳气鼓动心搏以射血则是心血流畅的原动力。心痛者“阳微阴弦”,久之势必累及血分,影响心血运行,形成瘀血阻痛,正如曹永康所说:“阳微乃阴盛之前驱,阴凝为血瘀之先导”。(《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冠心病专辑》)止痛唯当通利脉络,使“痛随利减”,执活血化瘀法。本方的传统法药基本是将理气通阳植于活血化瘀之内,构成以活血为主,兼理气通阳的组方格局,活血用辛散之品促进血行,荡涤凝瘀,使血行加速藉以络通痛减。凝瘀每反阻阳气,血喜温而得阳则运,故植通阳于化瘀之内,使心阳宣通,血得温运。血随气行,心血之流畅又赖肝气的疏泄,故疏肝调气,以顺肝性,肝疏泄之职司,调畅心血运行。
该配方方解:《本草求真》中所谓丹参能“入心包络破瘀”,联合川芎、桃仁、莪术化瘀活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甘松、乳香、片姜黄舒肝理气,兼治心腹诸痛;桂枝温通气化,助心阳宣温调畅心血的运行;红曲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联合山楂健脾消食,缓和诸活血之品损伤脾胃致纳食欠馨。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祛瘀而不伤正,共凑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在上述配方的各味中药中:
丹参: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
川芎:味辛微甘,气温;功能主治:行气开郁,祛除风燥湿,活血止痛,用于胸胁刺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桃仁:苦、甘,平;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莪术:辛、苦,温。功能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行气止痛,破血消积,消食化积,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胀痛气滞血瘀之经闭、胸胁痛、腹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未经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58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筒灯结构
- 下一篇:一种磁感应预警防撞型新能源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