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自动探测铜套漏装的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8998.4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7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军;叶阳明;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开发区精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4 | 代理人: | 蔡岩岩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自动 探测 铜套 工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自动探测铜套漏装的工装。该技术方案利用注塑机械手将四件产品放置在检测平台上,各路传感器将工作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编写好的程序进行识别输入信号,当产品没有漏装铜套时,控制器输出信号传送至电磁阀控制气缸带动检测平台翻转,将合格品滑送到输送带上面,气缸与检测平台自动回到原位置待机,等待下一循环。当产品漏装铜套时,控制器输出信号传送至报警器,报警器持续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有不良品出现,将检测平台上的不良品取走后报警解除,等待下一循环。该技术方案配合PLC程式进行检测并作出响应,通过此检测装置可自动化的检出铜套漏装问题,避免不合格产品的上市流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自动探测铜套漏装的工装。
背景技术
铜套是多种机械元件的必要组成部分,一般采用套接方式加以组装。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疏忽或操作失误导致铜套漏装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产品的质检环节应当对铜套是否漏装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这一检测工作普遍是由人员手动完成的。
随着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良好的外观品质,及稳定的尺寸要求,以满足客户各方面要求。在人力成本大幅度提高的形势下,要想获得利润得以生存和发展,自动化生产是必行之路。单纯依靠人工进行生产制造和质量控制,不但存在着失效风险,而且成本上也令企业难以承担,为此在生产制程上需要不断的改善,以自动化取代人工的方式,消除风险,提高效果,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探测铜套漏装的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工件的铜套漏装问题无法实现自动化检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实现自动探测铜套漏装的工装,包括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对射型光电传感器,金属传感器,检测平台,翻转气缸,气缸底座,电磁阀,继电器,可编程序控制器,报警器,其中,在检测平台的上端分别连接有一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和一组对射型光电传感器,同时,在检测平台的上端还连接有四组金属传感器,翻转气缸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气缸底座上,翻转气缸的上端与检测平台的底端相连接,电磁阀连接在翻转气缸的气路上;
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和对射型光电传感器分别与继电器电性连接,对射型光电传感器和金属传感器分别与可编程序控制器通信连接,可编程序控制器分别与电磁阀和报警器通信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柜,所述电磁阀,继电器,可编程序控制器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柜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报警器连接在气缸底座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机械臂和待测产品,所述待测产品夹持于所述机械臂上,所述机械臂位于检测平台的上方,所述机械臂处于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所述待测产品处于对射型光电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翻转气缸有两组,所述两组翻转气缸分别连接在检测平台的底端两侧。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对射型光电传感器、金属传感器、电磁阀、继电器、可编程序控制器、报警器均为常规的电气元件,可自市面购得;所述翻转气缸是用于驱动检测平台进行翻转运动的常规气缸。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自动探测铜套漏装的工装。该技术方案利用注塑机械手将四件产品放置在检测平台上,各路传感器将工作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编写好的程序进行识别输入信号,当产品没有漏装铜套时,控制器输出信号传送至电磁阀控制气缸带动检测平台翻转,将合格品滑送到输送带上面,气缸与检测平台自动回到原位置待机,等待下一循环。当产品漏装铜套时,控制器输出信号传送至报警器,报警器持续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有不良品出现,将检测平台上的不良品取走后报警解除,等待下一循环。该技术方案配合PLC程式进行检测并作出响应,通过此检测装置可自动化的检出铜套漏装问题,避免不合格产品的上市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开发区精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开发区精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8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肽冻干粉及其在制备抗衰老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 下一篇:导流槽式负压引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