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折叠移动送餐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45664.3 | 申请日: | 201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6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军委;张昊;詹龙龙;杨月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宏拓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31/04 | 分类号: | A47B31/04;A47B31/00;A47B91/06;A47B9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明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2 | 代理人: | 高丽华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 移动 餐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移动送餐车,包括立柱、底车架和顶车架,以及扶手和万向轮,底车架和顶车架都是由左右两侧纵梁和前后两端横梁组成的矩形体,且矩形体内安装有载板,底车架和顶车架都是由左右两部分铰接的组合车架,两端的梁段和纵梁之间固定有载板,各横护栏分别是组合横护栏。本发明可折叠移动送餐车,可以通过简单操作实现其折叠和展开,将使用后的送餐车进行折叠,能够最大程度地缩小存放空间,需要时展开使用,具备结构简单、收放自如、节省空间、轻巧便捷的优势。而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折叠方式仅沿一个方向压缩即可,很容易实现展开和折叠操作,方便服务人员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酒店餐饮行业送餐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移动送餐车。
背景技术
规模较大的餐厅和酒店广泛使用送餐车(或配餐车),一些自助餐厅的服务人员也通常使用送餐车,送餐车使用方便、可靠,能够显著提升服务质量。集中放置配备菜品和辅助物品,避免服务人员往返奔波,不使用时按照区域进行合理放置,具备灵活、轻便和运送量适宜的特点。实际上,通过配备送餐车提供送餐服务时,送餐车数量必须有一定规模,否则无法应付高峰期正常使用,送餐车成本并不高,但送餐车在闲置时占用较大空间,以及较多数量的送餐车的存放成难题,成为很多中小型饭店不敢采用送餐车服务的主要原因。
目前还没有对送餐车改进使其适于普及的现有改进,例如公开号为CN 103565114A的发明专利申请涉及一种送餐车,包括车体和万向轮,车体分为餐盘放置区和水箱放置区;餐盘放置区和水箱放置区分别设有车门,车门内侧周边均设有门封条;所述车体的外壳和车门均由双层不锈钢板制成,两层不锈钢板之间为保温材料层;餐盘放置区内设置有若干组L 型不锈钢角钢,每组L型不锈钢角钢由处于同一个水平面的两个L 型不锈钢角钢组成,用于放置餐盘;水箱放置区内设置有一个水箱,所述水箱上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该送餐车是通过设置保温构造来避免了直接通过水蒸气加热导致的饭菜口感变差的问题,并没有涉及车体积变化。公开号为CN 105581513 A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新型酒店用送餐车,包括底座、加热箱和冷藏箱,加热箱和冷藏箱之间设有半导体制冷器,且其热端嵌设于加热箱内,冷端嵌设于冷藏箱内,加热箱和冷藏箱内分别竖向设有左、右隔板,加热箱的左侧壁包括了内、外层体,内、外层体之间设有电热管,在加热箱内的左侧和冷藏箱内的右侧还从上至下均匀设有多个左、右托盘,底座的底部四角分别设有伸缩杆、轮座和行走轮,伸缩杆的外部套设有螺旋弹簧,加热箱和冷藏箱上还分别设有左、右把手,且加热箱和冷藏箱的前侧还分别设有箱门。该技术主要是对送餐车设置功能隔层以及设置减震结构,也没有涉及车体积变化。现有其他技术文献中均没有提及有关于送餐车体积变化的技术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现有送餐车在使用时因体积较大且采用送餐车服务时需要配备车辆较多导致中小型餐厅无法采纳送餐车服务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可折叠移动送餐车,通过对现有送餐车进行改进使其具有灵活折叠和展开功能,从而使其利于折叠后大量存放以备用餐时间随时取用和应付高峰送餐服务,使送餐车服务能够得到广泛普及,整体提高餐厅和酒店送餐服务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可折叠移动送餐车,包括至少四根立柱、底车架和顶车架,以及扶手和万向轮,底车架和顶车架都是由左右两侧纵梁和前后两端横梁组成的矩形体,且矩形体内安装有载板,底车架和顶车架都是由左右两部分铰接的组合车架,其中两端横梁分别是由左梁段、过渡梁段和右梁段依次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形成组合横梁,左梁段和右梁段外端分别通过铰接座与对应立柱铰接在一起;两端的左梁段和左侧纵梁之间固定有左侧载板,两端的右梁段和右侧纵梁之间固定有右侧载板;且在所述纵梁上部设置有连接在相邻立柱之间的固定纵护栏,在所述组合横梁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在相邻立柱之间的横护栏,各横护栏分别是由护栏左段、护栏过渡段和护栏右段依次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形成组合横护栏,护栏左段和护栏右段分别通过铰接座与对应立柱铰接在一起;靠上的护栏过渡段的长度依次大于靠下的护栏过渡段或过渡梁段的长度,底车架或顶车架对应的铰接座自上而下的宽度依次增大。
进一步地,又在所述过渡梁段和护栏过渡段之间固定有同步连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宏拓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宏拓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5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