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43246.0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7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苏亨贤;段传志;刘文超;黄庆;郭慎全;龙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传志;华东数字医学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L27/50 | 分类号: | A61L27/50;A61L27/54;A61L27/18;A61L27/22;A61F2/8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5102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血管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人工血管支架通过空腔壁形成的具有空腔的柱形体,且所述空腔壁包括由纤维丝相互搭接形成的交错结构;单根所述纤维丝的平均直径为0.5~1μm;所述纤维丝源自于高分子材料,所述高分子材料中混合有AMPK激动剂。本发明的人工血管支架的能够提高致炎后的内皮细胞的ATP含量,并保护内皮细胞的避免炎症的损伤,提高内皮细胞存活率,且畅通性优异。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人工血管支架能够降解,且降解速度合适,适用于制备血管修复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用植入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病因,相关文献预测,到203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每年死亡人数将达到2330万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式包括了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改变、药物干预和外科手术,血管旁路移植术被认为是患者需要长期维持血运重建的最佳选择,其中自体血管(如隐静脉、桡动脉和胸廓内动脉)作为血管移植术的最理想供体,然而由于自体血管的来源少,以及对切取部位的创伤损害,都极大程度限制了自体血管移植术的广泛应用。合成血管支架作为自体血管的理想替代物,早已获得人们极大的兴趣。
从20世纪50年代,达可纶(Dacron)作为最早应用于人工血管支架的原材料,到目前研究较多的四氟乙烯(PTFE)、聚氨基甲酸乙酯(Poroussegmented Polyurethane)、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等,人们不断地在尝试各种方法去改变材料的物理性状、表面功能特性,以求满足移植体内的要求,在直径大于6mm的人工血管支架移植中,如支架移植到腹主动脉、颈动脉和腹股沟动脉等血管上,可获得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然而在直径小于6mm的人工血管支架中,其移植后支架长期通畅率仍然不尽人意,其中,支架内腔血栓形成和不充足的内皮化被认为是导致早期支架堵塞的重要原因。
人们尝试在支架上整合各种活性物质,例如肝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等,以求促进支架内皮化和减弱血栓的形成,从而提高支架移植后的通畅率,以上种种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直径支架的通畅率问题,但是离真正应用于临床还远远不够,在促进支架通畅率方面仍然需要尝试更多的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血管支架,该人工血管支架不仅可以解决现在的小直径血管的畅通性问题,还可以解决内皮细胞存活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原料易于获取,且制备步骤简单易行。
[1]、一种人工血管支架,其通过空腔壁形成的具有空腔的柱形体,且所述空腔壁包括由纤维丝相互搭接形成的交错结构;
单根所述纤维丝的平均直径为0.5~1μm;
所述纤维丝源自于高分子材料,所述高分子材料中混合有AMPK激动剂。
[2]、根据[1]所述的人工血管支架,其中,所述空腔壁具有多个孔结构,所述空腔壁的平均孔径为50-200nm和/或孔隙率为50%-80%。
[3]、根据[1]或[2]所述的人工血管支架,其中,所述高分子材料与所述AMPK激动剂的质量比为500-1000:1。
[4]、根据[1]-[3]任一项所述的人工血管支架,其中,所述AMPK激动剂包括具有如下结构式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所述衍生物为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氮氧化物、前药、异构体或它们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传志;华东数字医学工程研究院,未经段传志;华东数字医学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3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