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线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1753.4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0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桂观群;姚大伟;刘旌平;洪宁宁;张远望;王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08 | 分类号: | H01B5/08;H01B7/02;H01B3/42;H01B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电缆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线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电线电缆包括若干个绝缘线芯,两个以上绝缘线芯绞合成缆芯;所述绝缘线芯包括绞合的多股导电线芯(1)和设置在所述绞合的多股导电线芯(1)外的聚芳醚绝缘层或聚砜绝缘层(2);所述导电线芯的材质选自镀银铜线、镀银铜合金线、镀银铜包铝线、碳纤维和金属复合纤维中的一种。本申请中技术方案大大减小了产品的重量和体积,充分发挥导体及绝缘材料所具有的优良特性,使产品获得耐高温、耐辐射、无氟化物析出、体积小、重量轻、机械强度高及导电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电缆,特别是涉及一种宇航用电线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对电线电缆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航天设备的高度集成化和功能的复杂化,要求电线电缆网的重量更加轻量化,以减轻整个航天设备的重量。但目前大多数应用的是宇航用C55/系列线缆,即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绝缘电线电缆,其是以GJB/773A-2000《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为依据,通过减薄绝缘和护套厚度实现减重,但并不能满足更小重量的需求,且有氟化物析出对航天器人员及金属器件安全性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其适用于宇航苛刻环境下航天器及其他航天设备上的电子、电器间的信号传输和能量传输,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电性能和耐宇航空间环境性能,在-100℃~200℃或260℃范围内长期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获得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线电缆,所述电线电缆包括若干个绝缘线芯,两个以上绝缘线芯绞合形成缆芯;所述绝缘线芯包括绞合的多股导电线芯和设置在所述绞合的多股导电线芯外的聚芳醚绝缘层或聚砜绝缘层;所述导电线芯的材质选自镀银铜线、镀银铜合金线、镀银铜包铝线、碳纤维和金属复合纤维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镀银铜合金线为芯材是银和铜的合金,镀层为镀银层。更优选地,镀银层的厚度为1~5μm。以芯材的总质量为基准计,芯材中银的含量为1wt%~4wt%。
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金属复合纤维为以聚芳酯纤维为芯层以导电金属为外层的复合纤维。聚芳酯为液晶高分子,其具有高强度的特性,外层金属层材质可以为选自铜、镍和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以金属复合纤维的总质量为基准计,所述金属的重量为不低于80wt%,优选为80wt%~86wt%。
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缆芯外还编织有编织屏蔽层。
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编织屏蔽层外挤包有聚芳醚护套层或聚砜护套层。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聚芳醚绝缘层或聚砜绝缘层的材质选自聚芳醚和聚砜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聚芳醚护套层或聚砜护套层的材质选自聚芳醚和聚砜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编织屏蔽层的编织密度大于90%。本申请中编织密度是根据GJB 773B-2015《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4.6.4.5屏蔽结构检查部分记载的方式进行计算。
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编织屏蔽层的材质选自镀银铜线、镀银铜合金线、镀银铜包铝线、导电金属镀层纤维、碳纤维和金属复合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绞合的多股导电线芯的直径为0.30mm~1.0mm;绞合的多股导电线芯的截面积为0.06mm2~0.6mm2。
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聚芳醚绝缘层或聚砜绝缘层的厚度为0.05~0.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17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