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层间协同增益的主动式冲击波与破片防护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4572.9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7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广炎;朱炜;黄风雷;陈鹏万;刘彦;王海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5/045 | 分类号: | F42D5/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许姣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增益 主动 冲击波 破片 防护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层间协同增益的主动式冲击波与破片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迎爆面通过冲击波防护层削弱来袭的爆炸冲击波,背爆面通过破片防护层捕获来袭的破片;且在爆炸载荷到达所述冲击波防护层前,分别对所述冲击波防护层和所述破片防护层进行预加速,使所述冲击波防护层具有与来袭爆炸载荷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所述破片防护层具有与来袭爆炸载荷方向相同的初速度;所述破片防护层为基于高性能纤维的防护层,所述冲击波防护层采用柔性防护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协同增益的主动式冲击波与破片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冲击波防护层和破片防护层之间引爆火工品分别对所述冲击波防护层和破片防护层做功的方式,对所述冲击波防护层和所述破片防护层进行预加速。
3.一种层间协同增益的主动式冲击波与破片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波防护层、破片防护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冲击波防护层和破片防护层预先加速层之间的预先加速层;所述破片防护层为基于高性能纤维的防护层,所述冲击波防护层采用柔性防护材料;使用时,所述冲击波防护层作为迎爆面;
所述预先加速层内部设置有激发装置,所述激发装置与设置在爆炸物与防护系统之间的前端触发传感器电连接;当所述前端触发传感器感应到爆炸载荷时,向所述预先加速层内部的激发装置发送激发信号,所述激发装置驱动预先加速层,所述预先加速层启动后对所述冲击波防护层和所述破片防护层做功,使所述冲击波防护层具有与来袭爆炸载荷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所述破片防护层具有与来袭爆炸载荷方向相同的初速度;
所述前端触发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应保证在爆炸载荷到达防护系统前的设定时间内,所述预先加速层启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间协同增益的主动式冲击波与破片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先加速层内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以上驱动点,所述激发装置接收到所述前端触发传感器的激发信号后,所有所述驱动点同时启动驱动所述预先加速层。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层间协同增益的主动式冲击波与破片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加速层内设置有火药推进剂,所述激发装置为火药推进剂的点火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间协同增益的主动式冲击波与破片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先加速层中设置两个以上独立喷管,使所述火药推进剂的做功方向沿所述冲击波防护层和所述破片防护层的法线方向。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层间协同增益的主动式冲击波与破片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冲击波防护层朝向预先加速层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超弹性层。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间协同增益的主动式冲击波与破片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破片防护层朝向预先加速层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防火层。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间协同增益的主动式冲击波与破片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波防护层中的防护材料为防爆液或细沙或非金属多孔材料或非金属点阵材料或非金属颗粒材料,所述破片防护层的材料为高性能纤维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45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