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象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1382.1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9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汪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2;G06T5/00;G06T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李莎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江陵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象 识别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象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摄像设备和第二摄像设备,通过获取第一摄像设备采集的第一可见光图像,及第二摄像设备采集的第二可见光图像。再根据第一可见光图像中的亮区图像的亮度信息对第一可见光图像进行曝光处理,根据第一可见光图像和/或第二可见光图像中的暗区图像的亮度信息对第二可见光图像进行曝光处理。最后,对曝光处理后的第一可见光图像和第二可见光图像进行目标对象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目标对象的识别验证。如此,可结合不同曝光策略下获得的图像进行对象识别,能有效适用于对象处于不同的亮度区域下的检测识别,提高识别的适应性及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象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宽动态场景中,即采集到的画面中包含亮区图像以及暗区图像的场景中,此时会由于环境复杂性导致在常规的曝光策略下,容易造成画面中的识别对象,例如人脸区域,存在过曝、过黑或者鬼影等现象,进而导致无法有效检测识别人脸。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处理方式包括,一种是采用数字宽动态技术,即通过对画面中局部区域进行数字提亮,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很好适应于不同的实际场景。另一种是采用光学宽动态技术,即通过对多帧图像进行融合处理,这种方式在画面中识别对象处于运动状态时,容易出现拖影等模糊现象,影响检测和识别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对象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其能够提高对象识别的适应性、识别准确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象识别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摄像设备及第二摄像设备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摄像设备采集的第一可见光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摄像设备采集的第二可见光图像;
根据所述第一可见光图像中的亮区图像的亮度信息对所述第一可见光图像进行曝光处理,根据所述第一可见光图像和/或所述第二可见光图像中的暗区图像的亮度信息对所述第二可见光图像进行曝光处理,其中,所述亮区图像为亮度值大于预设值的区域图像,所述暗区图像为亮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的区域图像;
对曝光处理后的第一可见光图像和第二可见光图像进行目标对象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所述目标对象的识别验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曝光处理后的第一可见光图像和第二可见光图像进行目标对象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所述目标对象的识别验证的步骤,包括:
对曝光处理后的第一可见光图像和第二可见光图像进行目标对象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从所述第一摄像设备和所述第二摄像设备中确定出目标设备;
根据确定出的目标设备所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的识别验证,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设备和第二摄像设备中的非目标设备进行目标对象的活体检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摄像设备及所述第二摄像设备配置有红外光滤光片,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摄像设备采集的第一可见光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摄像设备采集的第二可见光图像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摄像设备开启配置的红外光滤光片,以采集获得第一可见光图像,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摄像设备开启配置的红外光滤光片,以采集获得第二可见光图像。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曝光处理后的第一可见光图像和第二可见光图像进行目标对象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所述目标对象的识别验证的步骤,包括:
在曝光处理后的第一可见光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对象、曝光处理后的第二可见光图像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确定利用所述第一摄像设备采集到的第一可见光图像进行所述目标对象的识别验证;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13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机交互方法、装置与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具有均匀脱水功能的茶叶脱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