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环境下生态型高耐久混凝土结构建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0464.4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3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吕建福;胡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8/06;C04B28/08;A01K61/77;A01K61/54;C04B111/20;C04B111/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环境 生态型 耐久 混凝土结构 建造 方法 | ||
1.一种海洋环境下生态型高耐久混凝土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混凝土结构修建位置海区调查:调研该海区的牡蛎优势种属以及是否有牡蛎附着,并对该海区进行不同季节的气温、海水温度、溶解氧、浮游生物、总溶解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Ca2+、Zn2+、K+等进行调研,以及历年台风次数,强度等进行调研;
牡蛎眼点幼虫的培养:采集当地海域的成熟牡蛎亲贝,通过解剖法获得精子和卵子,人工授精,并在室内培养至眼点幼虫时期;培育过程使用砂滤海水,密度为2-10个/mL,每两天全量换水一次,投喂金藻或硅藻浓缩饵料,根据幼虫发育情况,投喂量由2万细胞/mL逐渐增加到9万细胞/mL;
混凝土结构的建造:采用现场浇筑的方法,将高诱导海洋固着生物附着、变态及促进生长的纤维增强生态混凝土浇筑在预先准备好的模板内,并养护14d以上;
现场附着:于牡蛎浮游幼虫集中附着变态期,在结构上加装固定架,低潮线以下部分密封围挡,上部采用80~200目的筛网和下面的密封围挡紧密连接,然后将(2)中的牡蛎眼点幼虫过滤收集后低温干露运输至施工现场,放入围挡中,放苗量为1~5个/10mL;
监测幼虫附着与管理:监测牡蛎幼虫在混凝土表面的附着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环境下生态型高耐久混凝土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纤维增强生态混凝土由胶凝材料、碎石、砂、水、深色颜料、生物钙粉、碳酸钙粉、微量元素、短切纤维和超塑化剂制成,胶凝材料、碎石、砂、水、深色颜料、生物钙粉、碳酸钙粉、微量元素、短切纤维和超塑化剂重量配比依次为:12.5%~22.0%、39.4%~49.8%、24.9%~37.3%、6.2%~8.7%、0.2%~1.7%、0.15~1.0%、0.15~1.0%、0.1%~1.0%、0.1%~1.0%和0.0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洋环境下生态型高耐久混凝土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纤维增强生态混凝土中的原材料包括:
所述的深色颜料为:氧化铁黑、苯胺黑、炭黑、硫化锑、氧化铁红、有机颜料红中的一种或两种;并根据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程度,进行这些颜料的改性,采用透明树脂、有机硅、二甲硅氧烷、超疏水材料中的一种进行改性处理;
所述的生物钙粉为:牛骨粉,生物碳酸钙粉包括牡蛎壳粉、鱼骨粉、鸡蛋壳粉、珊瑚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复合,其细度为100目~1000目;
所述的生物钙粉改性方法为:对100目到500目间的鸡蛋壳粉、珊瑚粉、牡蛎壳粉、鱼骨粉采用以下酸进行处理,包括乙酸、醋酸、硅酸、亚硫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对100目到500目牛骨粉采用以下酸进行处理,包括稀释的磷酸、硫酸、盐酸和硝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碳酸钙粉为:方解石、白垩、石灰岩、大理石、文石、石灰华粉末,以及经加工处理的轻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碳酸钙晶须和超细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且细度大于200目;
所述的微量元素为:锌、铁、钾和磷,其可以选择天然矿物、工业产品或者化工试剂,包括硫酸锌、磷酸钙、磷酸锌、硫酸钾、硝酸钾、硫酸铁、硝酸铵、磷酸钾、磷酸铵、磷酸铁中一种或多种,并对其进行改性,使之实现相应离子的缓释及减少或者消除对混凝土性能的不良影响;不过,对于富营养化的区域,不选择有氮、磷元素的物质;
所述的短切纤维为:无机纤维,如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胶凝材料为:掺加矿物掺合料的硅酸盐类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碱激发胶凝材料中一种;其中掺加矿物掺合料的硅酸盐类水泥中的矿物掺合料包括硅灰、矿渣粉和粉煤灰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硫铝酸盐水泥,包括快硬硫铝酸盐水泥、高强硫铝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两种;碱激发胶凝材料为碱激发矿渣、碱激发矿渣+粉煤灰中的一种;
所述的砂为:河砂、机制砂或者淡化海砂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046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