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01892.0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6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聪;杨京莲;石光;苏弘霖;戴慧;李永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09/86 | 分类号: | C07D209/86;C09K11/06;G01N21/64;H01L51/50;H01L51/54;C25D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肖云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集 诱导 发光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为TCTSp或OCTSp,其结构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咔唑和4,4’-二氟二苯甲酮反应得到化合物1;
S2、对溴溴苄和亚磷酸三乙酯反应得到化合物2;
S3、化合物1和化合物2反应,得到化合物3;
S4、化合物3和联硼酸频那醇酯反应得到化合物4;
S5、化合物4分别与2,7-二溴-9,9,-螺二芴或2,2’,7,7’-四溴-9,9’-螺二芴反应得到化合物TCTSp或OCTSp;
其中,所述步骤S2至S5均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所述化合物1至化合物4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4,4’-二氟二苯甲酮与咔唑的摩尔比为1:(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反应温度为(60~80)℃,反应时间为(8~12)h。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对溴溴苄与亚磷酸三乙酯的摩尔比为1:(6~1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化合物1与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8~9);所述步骤S4中化合物3与联硼酸频那醇酯的摩尔比为1:(2~4);所述步骤S5中2,7-二溴-9,9-螺二芴与化合物4的摩尔比为1:(2~4);所述步骤S5中2,2’,7,7’-四溴-9,9’-螺二芴与化合物4的摩尔比为1:(2~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和S5中均加入Pd(PPh3)4作为催化剂进行反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S3和S5反应结束后还包括柱层析分离纯化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在检测爆炸物或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中的应用。
10.一种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材料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通过电化学聚合方法制备得到;所述电化学聚合方法为循环伏安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薄膜材料在检测爆炸物、制备荧光传感器和制备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189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