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图文信息的柔版印刷压力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9348.7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6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廖开阳;豆佳欣;武吉梅;章明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41M1/04 | 分类号: | B41M1/04;G06T7/00;G06T7/187;G06T7/6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曾庆喜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图文 信息 印刷 压力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文信息的柔版印刷压力预测方法,首先对分色原稿图像二值化,得到二值化图像;将二值化图像取反操作,得到反色二值化图像;对反色二值化图像网格化,计算每个网格区域内的图文面积,得到面积矩阵;然后对分色原稿图像进行梯度计算,得到梯度图像;对梯度图像网格化,计算每个网格内的最大梯度值,得到最大梯度值矩阵;将面积矩阵和最大梯度值矩阵横向并列,得到分色原稿图像的特征矩阵,最后压力预测模型建立;本发明基于图文信息的柔版印刷压力预测方法,通过提取图文面积和最大梯度值两种图文信息特征,建立以特征矩阵为输入数据和实际印刷压力值为输出数据的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基于图文信息的柔版印刷压力预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图文信息的柔版印刷压力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材料技术、工艺技术和印前技术的持续改善,使得柔印步入高印刷品质行列,加上其自身更加高效、环保、安全和卫生的特性,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柔印也迎来了绿色环保国策下最好发展条件的时代。
柔印属于轻压力印刷,与其他印刷方式相比,柔印的印刷压力较小,压力的细微变化都会对印品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印刷压力对保证印品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最佳印刷压力的确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目前最常见的开机预印方式,其过程是先开机预印,然后通过检验印品质量检验调整印刷压力。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生产要求,但废品率极高,造成人力、物力浪费;一种是印刷压力预测系统方式,它通过使用专用的版面信息测量设备采集版面信息,然后经过预测系统处理,便可直接获得合适的印刷压力。这种方法新型的压力确定方式,省去了开机预印环节,减少了浪费,也是柔印机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但这种预测系统的数据来源依赖于专用的版面信息测量设备,且为保持优良的采集精度,就使得这种版面信息测量设备的价格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文信息的柔版印刷压力预测方法,能够在不使用专用版面信息测量设备的情况下,实现柔版印刷压力的预测。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图文信息的柔版印刷压力预测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对分色原稿图像进行二值化操作,得到二值化图像;
步骤2,将经步骤1得到的二值化图像进行取反操作,得到反色二值化图像;
步骤3,将经步骤2得到的反色二值化图像划分为若干规则的网格,计算每个网格区域内的图文面积,得到面积矩阵;
步骤4,对分色原稿图像进行梯度计算,得到梯度图像;
步骤5,将经步骤4得到的梯度图像划分为若干规则的网格,计算每个网格内的最大梯度值,得到最大梯度值矩阵;
步骤6,将经步骤3和5得到的面积矩阵和最大梯度值矩阵横向并列,得到分色原稿图像的特征矩阵;
步骤7,在FIL220机组式柔印机上采集与分色图像对应印版的的实际印刷压力值,同时,将步骤6得到分色原稿图像的特征矩阵作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数据;实际印刷压力值作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数据,建立压力预测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合适的压力预测模型。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将经步骤2得到的反色二值化图像划分为28*28的规则网格;
步骤3.2,标记经步骤3.1划分的网格内连通区域的个数,然后,统计每个连通区域内的像素点个数,最后,将每个连通区域内的像素点数相加,得到网格内的图文面积;
步骤3.3,对步骤3.2中每个网格内的图文面积进行计算,得到28*28的面积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93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