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既有建筑木构件防腐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9035.1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8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宾;张涛;邓昊;王双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7K3/50 | 分类号: | B27K3/50;B27K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蕾;刘鑫 |
地址: | 10009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腐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既有 建筑 构件 防腐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既有建筑木构件防腐中的应用。该防腐剂的组分包括:三唑类化合物、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所述三唑类化合物、所述有机溶剂和所述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2~25):(20~35):(12~35);其中,所述三唑类化合物为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和已唑醇以质量比为(0.9~1.1):1:(1~1.2)混合而成。本发明的防腐剂具有优良的防腐性能,将其应用于既有建筑木构件防腐中,在使用防腐剂载药量小的情况下即能实现木构件的有效防腐,涂刷了本发明防腐剂的木构件安全性能高,而且能够耐雨水洗刷和耐紫外线辐射,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木构件防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既有建筑木构件防腐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古建筑、民居作为既有建筑,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和历史记忆。在这些既有建筑中,都使用了梁、柱等各种类型的木构件。木构件均有木材制作而成,在经历日光、雨水、气温等环境因素和生物因子作用下,木构件会发生腐朽,导致其结构功能丧失,不仅影响了建筑的耐久性,甚至还危及到建筑结构安全。因此,对木构件,尤其是易于发生腐朽侵害的木构件,防腐处理显得至关重要。
对木构件的防腐,过去普通采用铜铬砷(CCA)防腐剂。该防腐剂对人的毒性较高,而且防腐木材达到使用寿命,涉及对其防腐材进行无害化处理问题,CCA对环境具有很大危险,国内外已经禁止或严格限制其使用。现在流行的环保型防腐剂季铵铜(ACQ)等处理的木构件,存在以下问题:1、木构件达到使用寿命,因铜基本不降解,固体木材废弃物铜的回收问题;2、ACQ处理后木材表面颜色为蓝绿色,不能保持木材颜色;3、ACQ具有较强腐朽性,生产时对金属设备部件腐朽严重,应用中又对既有建筑中的金属连接加固件有较强腐蚀。
目前,市场上的三唑类杀菌剂主要用于农作物。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影响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对人畜低毒,符合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但是三唑类化合物难溶于水,在制取水溶性的防腐剂有一定难度,且抗流失性差。受雨水洗刷,会发生累积流失,导致防腐效力下降。
CN106003312A公开了一种三唑木竹材防腐防变色组合物,然而其主要采取单一唑醇类组成的三唑类化合物,此种单一唑醇类药剂作为防腐剂长期应用时,腐朽菌易产生抗性造成防腐性能下降,而且需要大量药剂才能达到较佳的防腐效果,容易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三唑类化合物防腐剂;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三唑类化合物防腐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三唑类化合物防腐剂在既有建筑木构件防腐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腐剂,三唑类化合物、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所述三唑类化合物、所述有机溶剂和所述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2~25):(20~35):(12~35);
其中,所述三唑类化合物为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和已唑醇以质量比为(0.9~1.1):1:(1~1.2)混合而成。
本发明的防腐剂中,采用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己唑醇等三种不同药剂进行复配,相比单独的唑醇类防腐剂不仅抗菌能力显著,而且所取得的防腐剂具有抗菌谱广,长期使用时菌群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优点;同时在使用本发明防腐剂载药量小的情况下即能实现木构件的有效防腐,涂刷了本发明防腐剂的木构件安全性能高,而且能够耐雨水洗刷和耐紫外线辐射,使用寿命长。
上述的防腐剂中,优选地,以该防腐剂质量百分比为100%计,该防腐剂的组分包括:12%~25%的三唑类化合物、20%~35%的有机溶剂、12%~35%的表面活性剂和余量的水。
上述的防腐剂中,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可以包括乙醇和/或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9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溶液浓缩方法
- 下一篇:生成用户界面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