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立交合流区视线诱导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3259.1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3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杜志刚;梅家林;郑号染;倪玉丹;陈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658 | 分类号: | E01F9/658;E01F9/619;E01F9/627;E01F9/576;E01F9/553;G08G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立交 合流 视线 诱导 系统 | ||
1.一种地下立交合流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墙视线诱导系统、标志诱导系统以及路面诱导系统,所述侧墙视线诱导系统由反光环(1)、路缘立面标记(3)、腰带线(7)、诱导大箭头(8)、诱导小箭头(9)以及LED参照条(10)构成;所述标志诱导系统由柔性警示柱(13)、合流警告标志(20)、让行标志(21)以及隧道指示器(30)构成;所述路面诱导系统由凸起路标(12)、导流线(14)、虚实转向箭头(22)、让行标线(23)、鱼刺形减速标线(25)以及虚实标线(26)构成;
所述反光环(1)包括设置于隧道合流前的主路侧墙上的三道蓝色反光环,其设置间距为40~50m,以及设置于隧道合流前的次路侧墙上的三道红色反光环,其设置间距为20~25m,以及设置于合流后的主路侧墙上的四道蓝色反光环,其设置间距为40~50m;
所述腰带线(7)在主路侧墙上设置为绿色,在次路侧墙上设置为黄色,在隧道交织区前段和隧道交织区后段的腰带线(7)上分别设置有诱导小箭头(9)组合的图案,所述诱导小箭头(9)由两个白色箭头组成,所述诱导小箭头(9)设置间距为4~5m,在隧道交织区中段的腰带线(7)上设置有诱导大箭头(8),其设置间距为8~10m,在隧道交织区中段的侧墙上设置有含箭头的白色LED参照条(10),其设置间距为40~50m;
所述腰带线(7)上的诱导小箭头(9),其设置间距为4~5m,构成频率为3.0~4.5hz的高频视觉信息流,所述路缘立面标记(3)、诱导大箭头(8)以及凸起路标(12)的设置间距为8~10米,构成频率为1.5~2.0hz的中频视觉信息流,所述主路反光环、LED参照条(10)以及鱼刺形减速标线(25)的设置间距都为40~50米,构成0.3~0.4hz的低频视觉信息流;
所述路缘立面标记(3)设置在主路与次路侧壁路缘石下缘及顶部位置,在每8~10m的路缘长度里设置2~4m的路缘立面标记,在主路侧壁设置为绿白相间,在次路侧壁设置为黄黑相间;
所述柔性警示柱(13)包括设置在鼻端位置导流线(14)上的四根柔性警示柱,其设置间距为2~3m,所述柔性警示柱(13)本体颜色为红色,加入黄色反光膜,其黄色反光膜长度从0.5~0.7m依次递减到0.1~0.2m,呈箭头状设置;
所述合流警告标志(20)设置在鼻端位置,其图案上主路为黑色,次路为黄色,所述合流警告标志(20)的底板为白色铝合金板,白色铝合金板斜对角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可主动发光的黄闪灯(40),黄闪灯(40)的光强为30~50cd,每一次亮0.5~1.0s;
所述让行标志(21)设置在隧道合流前的次路前段和末段的路侧位置,所述隧道指示器(30)设置在隧道合流前的次路隧道上以及设置在隧道合流前的主路前段和末段隧道上;
所述凸起路标(12)设置在主路和次路的隧道边缘线上,其设置间距为8~10m,所述虚实转向箭头(22)设置于次路上,且其直线部分采用虚线,箭头部分采用实线,所述让行标线(23)设置于次路上;
所述鱼刺形减速标线(25)设置在隧道合流前的主路和次路的路面上,设置间距为40~50m,其内角为45°~60°,外角为90°~120°,所述虚实标线(26)从鼻端位置的1~2m宽递减到主路隧道边缘线的20~40cm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32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