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塑韧性钨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6861.2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0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舒大禹;陈强;吴洋;詹红;夏祥生;赵祖德;赵强;屈俊岑;宁海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27/04 | 分类号: | C22C27/04;C22C19/03;C22C30/00;C22C1/04;C22F1/10;C22F1/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文巍 |
地址: | 40003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韧性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超塑韧性钨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原料为镍Ni质量分数为30%~55%、铝Al质量分数为12%~25%、余量为钨W,使其形成单相固溶体钨合金,包括多元合金化设计、高能球磨、悬浮熔炼、反向温度场锻造。本发明的钨合金材料塑韧性好,满足了一些特种功能构件对钨合金材料的高塑性、高致密、高冲击韧性、细晶均匀化要求,比传统工艺制备的钨合金材料伸长率提高约1倍、冲击吸收能量提高1倍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熔炼技术领域与大塑性变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超塑韧性钨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聚能射流侵彻理论,侵彻能力与材料密度、射流头部速度、射流长度等密切相关,增大射流长度就必须加大射流的速度梯度和有效射流质量,而射流速度梯度的极大提高,要求材料的声速大、塑性好、密度高。采用钨、钼、铀等作为聚能侵彻材料,虽然提高了射流密度与单位体积质量,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材料制备与后续加工难度。
美国、德国等对华军事技术的封锁,尤其是涉及关键构件材料与核心制造技术,能查阅到的有价值资料很少。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分析表明,现有钨合金材料的制造方法有:一是粉末冶金方法,在制造方面,对于具有薄壁、大高径比等变截面外形,密度分布呈顶部和口部密度大、中间部分密度小,不同部位密度分布不均匀,致密度在97%左右;在材料方面,采用多种金属材料混合的粉末,由于粉末的比重、颗粒度、硬度等物理性能不同,在常规模压过程中容易产生分层的现象,也导致密度分布不均匀,这些缺点使材料的综合使用性能降低。二是气相沉积方法,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在芯模表面沉积出钨合金材料层,存在致密度不高(致密度约98%)、杂质含量多(约0.8%)等技术问题,材料的脆性大、塑韧性差,不能发挥出该材料特有的属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钨合金材料的综合使用性能,从材料组织均匀性、性能一致性与侵彻威力之间的关联性出发,要求钨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各向同性、晶粒细小均匀、延展性好。现有技术以传统粉末冶金、气相沉积、轧制为主,该工艺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致密度不高、杂质含量多,材料延展性不好;二是钨合金元素分布不均匀,组织对称性差;三是钨颗粒的界面处易形成脆性化合物,材料塑韧性差,尤其是在高应变速率作用下,钨颗粒之间的弱联结层将成为裂纹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塑韧性钨合金材料,满足了一些特种功能构件对钨合金材料的高塑性、高致密、高冲击韧性、细晶均匀化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塑韧性钨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原料为镍Ni质量分数为30%~55%、铝Al质量分数为12%~25%、余量为钨W,使其形成单相固溶体钨合金,包括多元合金化设计、高能球磨、悬浮熔炼、反向温度场锻造。
为了改善钨合金纯净度,添加质量分数为(0.5~1.5)%的镧铈复合稀土(La-40%Ce)。
一种超塑韧性钨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二元、三元合金相图,确定单相钨合金中镍(Ni)、铝(Al)的质量分数,使其形成固溶体合金,Ni质量分数为30%~55%、Al质量分数为12%~25%,以及质量分数为(0.5~1.5)%的镧铈复合稀土(La-40%Ce),余量为W;
步骤2:选择钨粉、镍粉、铝粉和镧铈复合稀土,钨粉以等离子球化粉体最佳,纯度99.95%,粉体粒度选择(4~8)μm、(10~15)μm,并以一定比例混合使用;镍粉为电解镍粉,纯度99.9%,粉体粒度(5~15)μm;Al粉采用气雾化粉末,纯度99.95%,粉体粒度(5~20)μm;镧铈复合稀土纯度99.5%,粉体粒度(10~30)μm。
步骤3:采用高能球磨方法,称取步骤2中的粉体,将四种粉体混合在一起,通过球磨法将粉体混合均匀,球料比为2:1~5:1,球磨转速为(600~1200)r/min,球磨时间(2~10)h,以液氮、乙醇等为保护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68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