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装工具式桁架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4958.X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8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于静;胡兆文;杨玉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8 | 分类号: | E04B5/38;E04C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装 工具 桁架 叠合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一种组装工具式桁架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组装工具式桁架,组装工具式桁架还包括抗剪钢筋支架及桁架支撑梁;其中抗剪钢筋支架,抗剪钢筋支架形状棱锥形。组装工具式桁架中的桁架支撑梁,为工具式组装结构,所述桁架支撑梁与抗剪钢筋支架连接位置设置圆孔;桁架支撑梁分段布置,桁架支撑梁之间通过承插方式连接。其施工方法包括依次制作抗剪钢筋支架、T型连接部、桁架支撑梁、底板;钢筋抗剪钢筋支架及桁架支撑梁的连接组合;在纵横钢筋上铺设抗剪钢筋支架及桁架支撑梁组合件;预应力叠合板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叠合板安装;浇注第二层叠合混凝土;拆卸桁架支撑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工具式桁架叠合板,此叠合板为免支撑叠合板。
背景技术
建筑领域经常使用的传统叠合板构件,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湿作业步骤和施工模板,提高施工效率。传统叠合板的不足之处在于整体刚度低,抗弯性能差、易开裂、钢筋用量多、板底支撑设置较多。传统钢筋桁架叠合板结构,在吊装过程中产生较大挠度变形,甚至导致基板开裂。叠合层施工过程中,板底须设置大量支撑来提高叠合板整体竖向承载力,减小基板挠度、避免基板开裂。因此,传统叠合板在施工中,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造成综合建造成本偏高。
现有的传统钢筋桁架叠合板由预先制作的钢筋桁架和钢筋混凝土底板组成,钢筋混凝土底板浇筑时将由上弦杆、腹杆和下弦杆组成的钢筋桁架的下弦杆埋入,形成整体受力叠合板构件。叠合板中的钢筋桁架在浇筑叠合层现浇混凝土时起到提供竖向刚度作用,可提高施工过程叠合板承载能力。腹杆连接上下弦杆形成空间稳定结构并兼具提高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性能。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钢筋桁架全部埋入混凝土,造成楼板钢筋配置过渡冗余,形成钢筋“浪费”,造成叠合板构件综合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工具式桁架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它能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工具式桁架,其中的抗剪钢筋支架,由第一弯折钢筋、第二弯折钢筋、第一平筋、第二平筋、连接钢筋组成,抗剪钢筋支架形状棱锥形,在现场叠合层施工时其主要作用为将叠合板混凝土与组装工具式桁架支撑梁连接成整体形成桁架结构,从而使叠合板具有承担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施工荷载、结构自重的能力,以及整体强度未达设计要求时提供刚度保证。
所述第一弯折钢筋始端向外侧延伸有第一平筋,所述第二弯折钢筋始端向外侧延伸有第二平筋。
所述第一弯折钢筋的末端与第二弯折钢筋的末端汇合,且为弧形。
所述第一平筋和第一弯折钢筋为钝角;第二平筋和第二弯折钢筋为钝角。
所述第一平筋、第一弯折钢筋、第二弯折钢筋及第二平筋为一体成型。两根一体成型钢筋对称布置,组合使用,二者之间有连接筋,保证抗剪钢筋支架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工具式桁架,其中的桁架支撑梁,为工具式组装结构,所述桁架支撑梁为矩形钢管,与抗剪钢筋支架连接位置设置圆孔;桁架支撑梁分段布置,桁架支撑梁之间通过承插方式连接。
所述桁架支撑梁为矩形钢管,一端设置承插端,承插端尺寸略小于矩形钢管内径,且承插端端部设置坡面,方便桁架支撑梁之间的承插,在桁架支撑梁另一端外侧焊接耳板,通过敲击耳板的方式保证桁架支撑梁之间的可靠连接。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工具式桁架叠合板,其包括上述抗剪钢筋支架、桁架支撑梁、T形连接部、底板。抗剪钢筋支架底部有底板,底板上设置纵横底筋,长边方向底筋为预应力筋,短边方向为非预应力筋,抗剪钢筋支架与纵横底筋绑扎连接。
所述抗剪钢筋支架的第一平筋、第二平筋的全部及第一弯折钢筋、第二弯折钢筋的部分埋入底板,形成一定的锚固长度,底板加工完成后与抗剪钢筋支架形成一整体。
所述抗剪钢筋支架通过T型连接部连接上部桁架支撑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49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管带式输送装置
- 下一篇:车辆的无钥匙进入系统和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