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作原竹鱼嘴形切口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2711.6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3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郝际平;罗亚男;靳贝贝;田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J1/00 | 分类号: | B27J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作 原竹鱼嘴形 切口 装置 | ||
1.一种制作原竹鱼嘴形切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一调节板(8)、第二连接板(2)、第一软钢轨道(11)、第三连接板(3)、第二调节板、第四连接板、第二软钢轨道(12)、移动板(4)、固定隔板(5)、第一控制箱(14)、第一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杆(17)、固定板(20)、第二控制箱(15)、若干第一螺杆(9)、若干第二螺杆(10)及若干第三螺杆(6);
第一连接板(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调节板(8)的一端,第二连接板(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调节板(8)的另一端,第一软钢轨道(11)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板(1)另一端的侧面,第一软钢轨道(1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板(2)另一端的侧面;
第三连接板(3)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调节板的一端,第四连接板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调节板的另一端,第二软钢轨道(12)的一端穿过第三连接板(3)另一端的侧面,第二软钢轨道(12)的另一端穿过第四连接板另一端的侧面;
各第一螺杆(9)的端部均穿过第一调节板(8)后与第一软钢轨道(11)活动连接,各第二螺杆(10)的端部均穿过第二调节板后与第二软钢轨道(12)活动连接;
固定板(20)的上端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上,固定板(20)的下端固定于第三连接板(3)上,固定隔板(5)的上端固定于第二连接板(2)的底部,固定隔板(5)的下端固定于第四连接板的上部;
第一连接板(1)的底部及第三连接板(3)的上部均设置有导轨,移动板(4)位于第一连接板(1)与第三连接板(3)之间且活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
第三螺杆(6)的一端穿过移动板(4)后与限位板活动连接,其中,限位板位于固定隔板(5)与移动板(4)之间;
第一连接杆(16)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控制箱(14)的顶部,第一连接杆(16)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小车,第二连接杆(17)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控制箱(15)的底部,第二连接杆(1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小车,其中,第一小车位于第一软钢轨道(11)上,第二小车位于第二软钢轨道(12)上,第一控制箱(14)与第一小车相连接,第二控制箱(15)与第二小车相连接,电锯(13)设置于第一控制箱(14)与第二控制箱(1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原竹鱼嘴形切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小车及第二小车均包括车轮(19)以及用于驱动车轮(19)转动的驱动装置(18),其中,第一小车中的车轮(19)位于第一软钢轨道(11)上,第二小车中的车轮(19)位于第二软钢轨道(12)上,第一小车中的驱动装置(18)与第一控制箱(14)相连接,第二小车的驱动装置(18)与第二控制箱(1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原竹鱼嘴形切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箱(14)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控制箱(14)与第一连接板(1)之间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第一控制箱(14)与第二连接板(2)之间距离的第二距离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及第二距离传感器与第一控制箱(1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原竹鱼嘴形切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控制箱(15)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二控制箱(15)与第三连接板(3)之间距离的第三距离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第二控制箱(15)与第四连接板之间距离的第四距离传感器,其中,第三距离传感器及第四距离传感器与第二控制箱(15)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原竹鱼嘴形切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杆(7),其中,移动杆(7)的端部处的穿过固定隔板(5)后与移动板(4)相连接,固定隔板(5)上设置有用于供移动杆(7)滑动的滑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原竹鱼嘴形切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杆(9)与第一调节板(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二螺杆(10)与第二调节板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三螺杆(6)与移动板(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原竹鱼嘴形切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锯(13)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打磨原竹切割面的若干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271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会聚角可调无磁飞秒电子源装置
- 下一篇:基于优化策略的实时配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