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弱引力星表探测的飞航行走一体化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8435.6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5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赵志军;林云成;王康;张文明;张运;李德伦;刘雅芳;陈明;倪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尧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引力 探测 飞航 行走 一体化 机器人 | ||
1.一种适用于弱引力星表探测的飞航行走一体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1)、尾部姿控发动机(2)、头部姿控发动机(3)、多自由度操作机械臂(4)、4个可变形分段筛网轮(5)、4个轮腿复用机械臂(6)、2个太阳能电池阵(7)和视觉系统(8);其中,机器人本体(1)为水平放置的长方体结构;尾部姿控发动机(2)固定安装在机器人本体(1)的尾端侧壁上;头部姿控发动机(3)固定安装在机器人本体(1)的头端侧壁上;多自由度操作机械臂(4)固定安装在机器人本体(1)的头端侧壁上;视觉系统(8)固定安装在机器人本体(1)的顶部;2个太阳能电池阵(7)对称固定安装在机器人本体(1)两侧侧壁的中部上;4个轮腿复用机械臂(6)两两对称固定安装在机器人本体(1)两侧侧壁的底端;4个可变形分段筛网轮(5)分别与4个轮腿复用机械臂(6)对接;
所述可变形分段筛网轮(5)包括上半轮环(52)和下半轮环(51);上半轮环(52)和下半轮环(51)均为半圆环状结构;上半轮环(52)和下半轮环(51)对接组成完整圆环结构的可变形分段筛网轮(5);上半轮环(52)和下半轮环(51)对接处的一端为旋转连接;对接处的另一端通过外部锁紧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轮腿复用机械臂(6)包括主臂(61)和副臂(62);其中,主臂(61)的轴向一端与机器人本体(1)的侧壁旋转连接;主臂(61)的轴向另一端与副臂(62)的轴向一端旋转连接;副臂(62)的轴向另一端与上半轮环(52)连接;且副臂(62)与上半轮环(52)的连接处位于上半轮环(52)与下半轮环(51)旋转连接处;
可变形分段筛网轮(5)由轮形变形为支腿的过程为:
外部锁紧装置对上半轮环(52)和下半轮环(51)固定连接端解锁;下半轮环(51)沿上半轮环(52)和下半轮环(51)的旋转连接处逆时针旋转打开;下半轮环(51)逆时针旋转打开至预定位置后,外部锁紧装置锁定;主臂(61)相对于机器人本体(1)顺时针旋转,带动副臂(62)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上半轮环(52)顺时针旋转, 上半轮环(52)顺时针旋转至预定位置时,外部锁紧装置锁定;上半轮环(52)和下半轮环(51)变形为支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弱引力星表探测的飞航行走一体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阵(7)为机器人提供太阳能源动力;视觉系统(8)实现对机器人前进路况环境的监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弱引力星表探测的飞航行走一体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自由度操作机械臂(4)为多杆旋转连接机构;多杆间通过旋转运动实现伸长和缩短;多自由度操作机械臂(4)的伸出端末端对接探测工具;实现对星表的探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弱引力星表探测的飞航行走一体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姿控发动机(2)实现竖直向上喷气和竖直向下喷气;头部姿控发动机(3)实现竖直向上喷气和竖直向下喷气;尾部姿控发动机(2)和头部姿控发动机(3)配合喷气,实现对机器人本体(1)俯仰角度的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弱引力星表探测的飞航行走一体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的运动方式包括轮行方式、步行方式和弹跳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弱引力星表探测的飞航行走一体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当机器人采用轮行方式时,可变形分段筛网轮(5)为轮形结构;机器人通过轮形结构的可变形分段筛网轮(5)滚动前进;当机器人采用步行方式时,可变形分段筛网轮(5)展开变为支腿结构;机器人通过支腿结构的可变形分段筛网轮(5)步行前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弱引力星表探测的飞航行走一体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当机器人采用弹跳方式时,机器人本体(1)头端两侧的可变形分段筛网轮(5)变为支腿结构;机器人本体(1)尾端两侧的可变形分段筛网轮(5)保持轮形结构;轮形结构可变形分段筛网轮(5)迅速变形为支腿结构;在上半轮环(52)和下半轮环(51)旋转打开的动力下,将机器人本体(1)弹起实现跳跃;机器人本体(1)腾空的过程中,通过调整尾部姿控发动机(2)和头部姿控发动机(3)的喷气方向,实现对机器人本体(1)俯仰角度的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未经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843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