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劈半刀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2378.2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5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夏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松林刮刀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力澜律师事务所 34127 | 代理人: | 沈国庆;张志宏 |
地址: | 243131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劈半刀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劈半刀生产工艺,包括刀体,所述刀体的正面底端经打磨形成刀刃,所述刀体表面开设有用于加工定位和切割定位的辅助孔;所述刀体的生产工艺包括:A、切割成型:将厚度为0.8cm‑1.0cm的d2钢板,采用线切割形成整体刀胚,然后采用车床对刀体上进行钻辅助孔加工。该机器人劈半刀,采用d2钢板作为原材料,高耐磨和高硬度的特性,能够延长刀体寿命,承受高强度的切割,采用高温淬火、回火和深冷处理,使刀体应力完全去除,提高刀体韧性,防止刀体产生裂纹,较之普通薄片式切刀延长了使用寿命,辅助孔三角式设计,使切割机器可以更加稳固的固定该刀具,刀刃与刀体之间形成的夹角较小时,刀刃面较长,配合刀体自重较大,可以更强劲的劈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胴体分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劈半刀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猪肉屠宰加工流水线上,一般都是要将猪的胴体分为两半,现有的方式是将猪的胴体去除内脏后,倒置悬挂,然后采用高速运动的锯条沿着猪的背部由上往下将猪的胴体切为左右两半,以便于后续进行小块的分割。
采用锯条切割的弊端在于锯条本身需要高速旋转,且还需要向下移动,如果遇到不易切割的骨头时,会使锯条整体被向下作用力拉扯,容易断,而且锯条切割不便于在流水线上使用,因为切割较慢。因此,本行业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采用机器带动两块刀片来回交替的进行劈的动作来分割,其实是模拟了人工操作的过程,采用机器的优点在于机器的劈力大和交替频率高,能达到快速分割的效果。在此过程汇总我们发现普通的刀具一般不能承受如此高强度的切割,因此我们研发一种新型刀具,提高其使用寿命,减少切割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机器人劈半刀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器人劈半刀生产工艺,包括刀体,所述刀体的正面底端经打磨形成刀刃,所述刀体表面开设有用于加工定位和切割定位的辅助孔;
所述刀体的生产工艺如下所示:
A、切割成型:将厚度为0.8cm-1.0cm的d2钢板,采用线切割形成整体刀胚,然后采用车床对刀体上进行钻辅助孔加工;
B、表面处理:采用砂轮和砂纸对刀胚表面进行打磨抛光,采用化学溶液对刀体表面进行除油处理;
C、热处理:将刀胚放入真空炉进行高温淬火加工,高温淬火后自然冷却至650摄氏度,进行保温3-5h,降温至室温后,进行回火加工;
D、消除内应力处理:将回火后的刀胚放置进冷处理室内,采用液氮为介质,对刀胚进行深冷处理;
E、刀体精加工:采用加工中心经线刀体精加工,包括固定孔精准加工和刀体轮廓精准加工;
F、开刃:采用开刃机进行刀体开刃加工,加工刀刃倾斜面与刀体表面形成15-45°夹角,刃面宽度为2-5cm;
G、精抛光:将刀刃采用橡胶套包住,采用流砂抛光机对刀体表面进行抛光,抛光后采用雾化清洗机清洗刀体并烘干后包装得到成品刀。
优选地,所述步骤A切割成型工段中采用的车床为立式车床,且主轴转速为800转/秒。
优选地,所述步骤B表面处理工段中采用的砂轮和砂纸的原材料为石英砂,石英砂粒径为0.05-0.1cm,所述化学溶液为钢铁除油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C热处理工段中高温淬火的温度为1250±30℃,且回火温度为560℃±20℃,回火时间20min,回火次数为2-3次。
优选地,所述步骤D消除内应力处理工段中深冷降温跟时间成正比,从刀胚降温至-70℃后每30分钟下降40℃,深冷最低温度为-190摄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松林刮刀锯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松林刮刀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23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