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合金化超高导磁铁基纳米晶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1828.6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3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昊;李广文;张联防;杨双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锴盈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4 | 分类号: | C22C38/54;C22C38/48;C22C38/44;C22C38/42;C22C38/02;C21D9/52;C21D1/26;C22C33/06;C22C45/02;H01F1/1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153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超高 磁铁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微合金化超高导磁铁基纳米晶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分与重量比为:Si8.5~9.1%,B1.8~2.0%,P0.1~0.3%,Cu1.10~1.35%,Nb4.8~5.2%,Mo0.8~1%,Ni0.3~0.5%,Cr0.2~0.5%,Fe80.05~82.4%;所述Nb和Mo两种元素含量总和不超出5.6~5.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合金化超高导磁铁基纳米晶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采用中频感应加热的真空熔炼炉制备母合金;
步骤二:在重力制带机组将母合金重熔熔化过程中,采用珍珠岩进行保护和打除低温渣、高温渣;
步骤三:采用重力制带机将所述步骤二中的材料制备为非晶合金薄带;
步骤四:将非晶合金薄带按特定规格尺寸要求卷好铁芯,并在真空退火炉内进行晶化退火处理,获得纳米晶磁芯。
所述步骤一制备母合金的具体过程包括装料和原料熔融合金化,所述装料为每次装料前检查真空熔炼炉内侧底部、内壁、炉口是否存在裂纹缝隙,检查完毕,将坩埚倾斜10~20度,开始装料;
所述原料熔融合金化,一次装料完毕后,启动滑阀泵和罗茨泵抽将坩埚熔炼炉内部抽真空,真空度达到10~200Pa,同时进行预热,预热功率调至50~55kw,预热时间为15~20min,预热完成,关闭滑阀泵和罗茨泵;然后升温加热,加热功率调至95~100kw,加热时间为5~7min,再将加热功率调至150~175kw,加热时间为15~20min,钢液温度为1500~1550℃,停电镇静2min后,将炉体破空打掉高温渣,3~4次;打渣结束、二次装料完毕后,盖上炉盖抽真空,真空度为10~20Pa,加热功率为220~240kw,加热时间8~12min,然后加热功率调至95~100kw,加热时间10~15min,钢液温度为1380~1420℃;加热时间结束停电冷却降温,冷却降温时间为25~30min;钢液温度达到1280~1300℃时开始浇钢,浇钢时加热功率调至25kw,浇钢过程先慢,中间快,剩余30公斤约3分钟浇铸完成,在炉内钢锭模中镇静4~5min,打开炉盖将钢锭模吊出,钢锭随钢锭模自然冷却30~35min后,脱模,钢锭在空气中快速冷却降温至常温,所述步骤一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合金化超高导磁铁基纳米晶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包括一次装料和二次装料;所述一次装料在坩埚炉底先放入金属硅2~3Kg,再放入全部的纯铁,纯铁分上下两层放置,然后倒入全部的铌铁和钼铁;所述二次装料先放入全部的硼铁、铬铁和电解镍,再放入全部的电解铜、磷铁和剩余的金属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合金化超高导磁铁基纳米晶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完成时炉内原料显暗红色;所述钢液温度为1500~1550℃时炉内纯铁、铌铁和钼铁全部熔清;所述钢液温度为1380~1420℃时炉内所有原料全部熔清并搅拌均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合金化超高导磁铁基纳米晶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熔融合金化过程中的高温渣采用珍珠岩进行打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合金化超高导磁铁基纳米晶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渣为重熔熔化过程中,母合金全部浸入钢水熔清状态时产生的氧化物渣质;所述高温渣为制带浇钢步骤前,提高钢液温度时产生的氧化物渣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合金化超高导磁铁基纳米晶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铁芯晶化退火处理温度为565~570℃,保温时间为120~15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锴盈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锴盈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182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修资源服务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及充电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