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生脉象过程记录仪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0189.1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5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文天才;刘保延;方震;张润顺;薛宁;周雪忠;杨杰;陈贤祥;孙旭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5/01;A61B5/0205;A61B5/00;A61B10/00;A61B5/08;A61B5/087;G09B5/02 |
代理公司: | 11250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秦广成 |
地址: | 1007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象 压力感应器 压力感应膜 壳体 过程记录仪 固定平台 思维过程 医生 过程记录 患者脉搏 记录模块 经验分享 物理参数 压力信号 医疗设备 医生手指 诊疗过程 重要支撑 转动连接 电连接 辨识 盖设 内置 腔体 向内 转轴 穿透 手臂 跳动 容纳 疾病 记录 教学 优化 分析 | ||
本发明提供医生脉象过程记录仪,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平台;脉象壳体,具有容纳手臂的腔体,通过转轴与固定平台转动连接;脉象窗,设于脉象壳体的顶端且穿透脉象壳体的顶端;压力感应膜,内部设有压力感应器,盖设于所述脉象窗上,压力感应器至少接收从脉象窗外部向内的压力信号;脉象记录模块,与压力感应膜内的压力感应器电连接。本发明的医生脉象过程记录仪,通过压力感应膜内置的压力感应器不仅能够客观地记录医生手指的压力、位置以及患者脉搏跳动的频率、波形等物理参数,这些数据是后续医生诊脉过程记录、疾病辨识思维过程分析、诊疗过程优化以及经验分享与教学的重要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生脉象过程记录仪。
背景技术
脉象诊断是中医医生依据其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对患者腕部脉象进行感触,用不同力度的手指压力感受患者脉动情况,作为诊断的依据之一。最重要的特征是医生生使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在患者寸口脉博上寸、关、尺三个部位进行浮、中、沉三个层次的举按,来体查患者脉动的情况并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
医生脉象诊断的过程蕴含着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治则治法的确定,以及既往治疗后疗效的分析,这些思维加工过程均是在医生脉象诊断过程中通过大脑接收包括患者脉动信息和其他望、闻、问信息后进行思维加工后形成,并据此进一步指导医生进行寻脉、举按等操作。现有脉象诊断设备在于脱离医生对患者进行脉象,忽略了医生在脉象诊断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医生研究注重名医名家经验传承,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和总结名老医生诊疗疾病的过程。
传统医生脉象诊断主要依靠医生通过手指进行感觉,这样的感觉只能通过语言描述,难以通过形象化的器械进行模拟;学生依靠老师口授学习,周期长、效率低,难以体会到脉象诊断的精髓;也不利于后续名老中医医生经验分析、经验学习和继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难以记录医生辨病思维过程,以及难以通过口授掌握脉象精髓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记录脉象过程的记录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医生脉象过程记录仪包括:
固定平台;
脉象壳体,具有容纳手臂的腔体,通过转轴与所述固定平台转动连接;
脉象窗,设于所述脉象壳体的顶端且穿透所述脉象壳体的顶端;
压力感应膜,内部设有压力感应器,盖设于所述脉象窗上,所述压力感应器至少接收从所述脉象窗外部向内的压力信号;
脉象记录模块,与所述压力感应膜内的所述压力感应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力感应器还接收所述脉象窗内部向外的脉博信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力感应膜为透明的可伸缩膜。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转座,一端与所述脉象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平台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脉象窗具有两个,左右对称地设于所述脉象壳体的顶端。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气囊,设于所述脉象壳体的内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囊具有相互连通的多个腔体,各所述腔体的可容纳空间不相同。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压力指示器,设于所述脉象壳体上,与所述压力感应膜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力指示器为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具有并联的三组,三组所述指示灯分别与所述压力感应膜的三个不同区域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压力感应计,设于所述脉象壳体的内部,位于所述内部下侧的前端,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01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生四诊过程记录仪
- 下一篇:腕带式医生脉象过程记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