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钻绒羽绒服内胆面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4920.X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5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朋 |
主分类号: | D06N3/00 | 分类号: | D06N3/00;D04H1/541;D04H1/55;D04H1/554;D04H1/559;D01D5/06;D01F1/10;D01F6/92 |
代理公司: | 34129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羽绒服 防钻绒 内胆 制备 面料 三层 加工技术领域 无纺布面料 保温效果 穿着寿命 服装面料 聚酯改性 纤维混合 防滑性 轻薄 纺丝 排汗 铺网 透气 羽绒 柔软 成型 | ||
本发明主要涉及服装面料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钻绒羽绒服内胆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聚酯改性、纺丝、纤维混合、三层铺网、加固成型;防钻绒羽绒服内胆面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防钻绒羽绒服内胆面料为三层无纺布面料,强度高,轻薄柔软,透气排汗,防滑性强,提高穿着舒适感,能够有效防止羽绒钻出,提高羽绒服的保温效果,延长羽绒服的穿着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服装面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钻绒羽绒服内胆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羽绒服一直是冬季里人们非常青睐的保暖服饰,羽绒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羽绒柔软、轻薄,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羽绒比蚕丝和棉花等保暖材料都要高一个等级,所以羽绒单纯作为一个保暖材料,它的经济价值远远高于其他保暖材料;但是因为羽绒服的内胆面料大多由轻薄的复合化学纤维混纺而成,纤维间具有很大的孔隙,使得羽绒服穿着一段时间后内胆的纤维间空隙更大,就会有羽绒钻出,使羽绒服内的羽绒逐渐变少,保暖性能逐渐降低;在制备羽绒服的过程中是先将羽绒装于内胆面料中,然后在装有羽绒的内胆面料外缝制一层外穿面料,羽绒先钻出内胆面料,然后再钻出外穿面料,因此内胆面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羽绒服能否防止钻绒。
现有专利文件CN102871245A公开了羽绒服内胆的制造方法,具体公开了先将棉纤维、亚麻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进行混纺,然后进行轧光处理形成压缩织物,再在压缩织物表面喷涂防水涂层剂,防水涂层剂由十二烷基酰胺、硅烷偶联剂、乙基含氢硅油、聚丙烯酸钠分散剂、水组成,专利文件在内胆表面喷涂防水涂层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但是在清洗羽绒服时因为防水,会给清洗带来很大的不便,并且在内胆表面喷涂防水涂层剂,就会将内胆变得像塑料袋一样的质感,将塑料袋穿在身上很不透气,容易形成闷热感,明显降低了羽绒服的穿着舒适感,降低了羽绒服的档次。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钻绒羽绒服内胆面料的制备方法。
一种防钻绒羽绒服内胆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酯改性:将聚酯颗粒置于反应釜中,以4~5℃/min的速度加热至255~265℃,保温搅拌30~40min,向反应釜中加入单烷氧基钛酸酯、硅橡胶和纳米二氧化锌,于130~150r/min保温搅拌40~5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再向反应釜中加入甲醇,混合均匀,静置24~30h,过滤,促进原料充分混合枝接,使聚酯进行充分改性,提高聚酯的强度和防滑性能,使聚酯纤维表面呈现颗粒感,能够增加羽绒与聚酯纤维的摩擦力,抑制羽绒钻出面料,有效减少钻绒量,得改性聚酯;
(2)纺丝:将改性聚酯进行湿法纺丝,线密度为1.69~1.87dtex,纺丝后置于90~100℃的烘箱中加热5~7min,取出,自然冷却,使聚酯纤维产生弯曲,提高聚酯纤维与羽绒的摩擦力,进一步抑制钻绒,得改性聚酯纤维;
(3)纤维混合:将棉纤维、亚麻纤维、石墨烯纤维和改性聚酯纤维置于水中,搅拌均匀,能够增加面料的柔软性和透气排汗性,避免传统仿钻绒面料产生闷热感,得混合纤维;
(4)三层铺网:先将改性聚酯纤维铺设成网,形成底层防钻层,再将混合纤维铺设于防钻层上,形成固定层,再将改性聚酯纤维铺设于固定层上,形成表层防钻层,使布料柔软、轻薄、舒适,无贯穿面料正反面的孔隙,进一步阻止羽绒钻出,使内胆面料能够有效防止钻绒,提高了羽绒服的档次和保暖效果,延长羽绒服的穿着寿命,得三层铺网;
(5)加固成型:将三层铺网进行高周波热压成型,冷却,染色,整理,得防钻绒羽绒服内胆面料。
所述步骤(1)的单烷氧基钛酸酯,加入量为聚酯颗粒重量的23~25%。
所述步骤(1)的硅橡胶,加入量为聚酯颗粒重量的20~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朋,未经王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49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