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高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植物乳杆菌及用其发酵的果蔬汁饮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6050.1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6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欣洁;朱琦琦;何维;曹阳;吴任之;余东梅;赵俊梅;刘书亮;秦文;韩国全;张志清;王彩霞;赵勤;林德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C12N1/20;A61P7/02;A61K35/74;C12R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创理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13 | 代理人: | 张素妍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纤溶酶原 激活剂 植物 杆菌 发酵 果蔬汁 饮料 | ||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产高活性纤溶酶的植物乳杆菌,所述产高活性纤溶酶的植物乳杆菌的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7372,保藏时间为2019年3月20日。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备得到的果蔬汁饮料。本发明所得的产高活性纤溶酶的植物乳杆菌发酵上清液纤溶酶的酶活性为497.72U/mL;菌株发酵上清液具有较强抑菌能力;并且菌株本身对多种抗生素均无多重耐药,对于胃肠液具有较高耐受性,还具有潜在的肠道附着能力。本发明饮料达到国家相关活菌数标准,具有良好商业化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和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产高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植物乳杆菌及用其发酵的果蔬汁饮料
背景技术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乳酸杆菌中的一种,常存在于发酵的蔬菜和果汁中。植物乳杆菌作为人体胃肠道的益生菌,具有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多种功能。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植物乳杆菌可将食品原料中的糖转变为乳酸,同时产生抗菌肽、胞外多糖和其他代谢产物。植物乳杆菌在食品中的应用主要是在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豆制品、谷物和薯类制品等方面,具有广阔市场。根据《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卫办监督发〔2010〕65号)相关规定,植物乳杆菌可以直接用于食品生产。但目前鲜有植物乳杆菌产纤溶酶及相关研究报道。
血栓性疾病以前多发于老年人群,但是因当代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是血栓性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威胁不再仅限于老年人群。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疾病状况报告(2015年)》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十八岁以上成年人中因属于血栓性疾病的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为271.8/10万,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利用溶栓剂溶栓是血栓类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利用溶栓剂实现对血栓类慢性疾病的预防也备受关注。目前治疗主要用的溶栓剂存在副作用大或者价格昂贵等缺点,不适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微生物种类繁多、代谢产物丰富多样,且微生物易培养,繁殖快,因此成为发掘新型溶栓剂的重要资源。微生物源纤溶酶如链激酶、葡激酶、纳豆激酶等都表现出良好的溶栓特性,特别是枯草芽孢杆菌分泌产生的纳豆激酶已经制备保健食品实现商业化。筛选能直接用于食品发酵生产的,同时能产高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乳酸菌用于研发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食品可以作为预防血栓性疾病,降低此类疾病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和需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获得一种可产高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良好抑菌性且对多种抗生素无多重耐药的植物乳杆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产高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植物乳杆菌,所述产高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植物乳杆菌的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号为CGMCCNo.17372,保藏时间为2019年3月20日。
如无特别说明,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本发明所述的产高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植物乳杆菌简称为植物乳杆菌HQ-3。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蔬汁饮料,所述果蔬汁饮料是以果蔬作为原料,并利用上述产高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植物乳杆菌发酵而得。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果蔬为猕猴桃。
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上述果蔬汁饮料的方法,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
将猕猴桃进行榨汁后,加水进行调配,然后利用所述产高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即得。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60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