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种植物提取合成饮料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2377.1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2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郝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市南方黑芝麻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2/42;A23L2/52;A23L2/60;A23L2/84;A23L33/10;A23L33/105;A23L33/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种 植物 提取 合成 饮料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多种植物提取合成饮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比成份:45-60份多植物源生饮原液、2-4份植物源糖、0.8-1.5份柠檬酸、2-4份复合维生素、3-8份纤维素酶、2-4份果胶酶、3-6份蛋白酶、1-2份茶多酚和65-70份纯净水;
所述多植物源生饮原液为包括辣木叶、胡萝卜、山楂、葛根、沙棘、白子菜、桑叶、甘草、白果、百合、肉桂、佛手、芡实、金银花、茯苓、胖大海、桑葚、莲子、紫苏、薄荷、枸杞提取物生饮原液中任意五种或五种以上的多植物源生饮原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植物提取合成饮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比成份:45-60份多植物源生饮原液、2-4份植物源糖、0.8-1.5份柠檬酸、2-4份复合维生素、3-8份纤维素酶、2-4份果胶酶、3-6份蛋白酶、1-2份茶多酚和65-70份纯净水;
所述多植物源生饮原液为包括辣木叶、胡萝卜、山楂、葛根、沙棘、白子菜、桑叶、甘草、金银花、茯苓、胖大海、莲子、紫苏、薄荷和枸杞提取物生饮原液的多植物源生饮原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植物提取合成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糖为罗汉果经过蒸煮、过滤、浓缩和干燥后得到的罗汉果提取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植物提取合成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维生素保护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B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植物提取合成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多酚为红茶多酚、白茶多酚或绿茶多酚中的任意一种。
6.一种多种植物提取合成饮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多植物源生饮原液,选择辣木叶、胡萝卜、山楂、葛根、沙棘、白子菜、桑叶、甘草、白果、百合、肉桂、佛手、芡实、金银花、茯苓、胖大海、桑葚、莲子、紫苏、薄荷或者枸杞中任意五种或五种以上作为原料,然后经过挑选、清洗、切碎,再利用清水按照1:3的比例进行蒸煮3-4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将滤液浓缩至含水率为30-40%,得到多植物源生饮原液放入无菌环境中备用;
步骤二:制备植物源糖,将罗汉果经过与清水按照1:2的比例进行高温蒸煮2小时,然后进行过滤、浓缩和干燥后,得到罗汉果提取糖粉末;
步骤三:将多植物源生饮原液与复合维生素、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加入搅拌罐内进行升温搅拌混合,然后再冷却至室温,加入茶多酚进行混合;
步骤四:将纯净水分次倒入搅拌罐内进行兑稀,兑稀过程中不停止搅拌,并保证搅拌方向为单一方向且转速稳定在40-60转/分钟;
步骤五:将罗汉果提取糖粉末加入搅拌罐内,继续进行混合搅拌30分钟,得到合成饮料,再将合成饮料导入无菌的均质器内进行均质8-10分钟,最后进行灭菌、灌装、灯检和包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种植物提取合成饮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过滤后,还包括将滤渣利用清水按照1:1.8的比例进行二次蒸煮过滤,两次过滤后的滤液共同进行浓缩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种植物提取合成饮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干燥采用120-140摄氏度的恒温干燥箱进行无菌干燥,蒸煮过程中需要进行搅拌2-3次,每次搅拌时间为10-15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种植物提取合成饮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搅拌罐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首先用质量份数为9%的盐水进行喷淋,然后密封30分钟,再利用清水进行冲淋,最后热蒸汽对搅拌罐内进行高温蒸汽灭菌。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种植物提取合成饮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升温搅拌混合时,温度控制为45-55摄氏度,搅拌时间为30-4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市南方黑芝麻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滁州市南方黑芝麻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23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复合结构的双向ESD防护器件
- 下一篇:一种超宽带极化转换超表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