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压器局放感应耐压箱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8145.9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7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发明(设计)人: | 肖金星;周彦;查坚卿;叶影;张勇;郑佳;赵华;朱小贤;李炯;朱斌;周键;胡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思创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1/04;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感应 耐压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局放感应耐压箱及其使用方法,该变压器局放感应耐压箱包括耐压箱,耐压箱的底端连接有轮子,耐压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接线面板,耐压箱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输出端及通讯端口,耐压箱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内安装有散热风机和过滤网,耐压箱的内腔下方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底端与耐压箱固定连接,伸缩杆的外侧套接有回力弹簧;安装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电源模块、接线面板和测量模块,测量模块包括无局放变频试验模块、纯电容分压模块和局部放电试验模块。上述的变压器局放感应耐压箱及其使用方法能够提高变压器试验效率、提高电网的安全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局放感应耐压箱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配电变压器的现场局部放电试验和感应耐压试验,由于设备多、重量重,体积大,每次开展需投入诸多设备、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试验不便,试验开展频次不高的情况,大量的设备需要连接复杂的线路,费时费力。并且,现有的局放感应耐压装置在使用时受到碰撞或震动容易造成内部元件损坏,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另外,针对电压互感器和变压器不同的试验项目由各种专用的试验仪器完成,通常一种仪器只能适应一个试验项目,这样在现场试验时需要携带很多试验仪器,并需要频繁更换试验仪器,改变试验接线,有些试验项目还需外配试验电源等设备,在现场需要进行组建测量系统,给试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严重影响试验效率。并且,除仪器功能单一外,不同厂家的试验仪器输出结果的格式也不统一,对后期的数据分析整理归档也造成很多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压器局放感应耐压箱及其使用方法,以克服传统局放感应耐压装置存在的仪器部件多、重量大、试验不便,试验效率低、运行不安全且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压器局放感应耐压箱,包括耐压箱,所述耐压箱的底端连接有轮子,所述耐压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接线面板,所述耐压箱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输出端及通讯端口,所述耐压箱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内安装有散热风机和过滤网,所述耐压箱的内腔下方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与耐压箱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套接有回力弹簧,所述回力弹簧的底端与耐压箱固定连接,所述回力弹簧的顶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电源模块、接线面板和测量模块,所述测量模块包括无局放变频试验模块、纯电容分压模块和局部放电试验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子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轮子呈矩形分布,所述轮子为万向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机位于过滤网的内侧,所述过滤网的网孔孔径为1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机、嵌入式计算机、接线面板和测量模块均与系统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嵌入式计算机和测量模块均与输出端及通讯端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计算机配置有信息管理软件和专用测控软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沿周向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与耐压箱滚动连接。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变压器局放感应耐压箱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连接:推动耐压箱,利用底部的轮子进行移动,将耐压箱推到被试变压器附近,通过输出端及通讯端口与被试变压器连接;
B:减震:耐压箱移动时,安装板与耐压箱在回力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相对移动,进行减震;
C:散热:启动耐压箱两端的散热风机,两个散热风机内的扇叶同向旋转,使气流一进一出,进行通风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思创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思创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8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