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语音设备的用户账号切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83446.4 | 申请日: | 2019-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2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亮;徐庭锐;刘洋廷;郝放;简红美;高玉东;毕可骅;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7/18 | 分类号: | G10L17/18;G10L17/06;G10L17/22 |
代理公司: | 51124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立志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唤醒 智能语音设备 聚类中心向量 特征向量 用户账号 神经网络输出 神经网络 数字信号 音频信号 账号切换 音频信号转换 设备采集 聚类 采集 转换 | ||
本发明涉及智能语音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语音设备的用户账号切换方法,用于解决智能语音设备在用户账号切换方面不够快捷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采集不同用户说出的唤醒词音频信号,并唤醒词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到RNN神经网络,将RNN神经网络输出的唤醒词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当用户进行账号切换并说出唤醒词时,设备采集唤醒词音频信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到与RNN神经网络,将RNN神经网络输出的当前唤醒词的特征向量与各个聚类中心向量求距离,若当前唤醒词的特征向量与最近的聚类中心向量的距离未超出阀值,则将该最近的聚类中心向量作为当前用户的账号,由此进行账号切换。本发明适用于智能语音设备的用户账号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语音设备领域,特别涉及智能语音设备的用户账号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语音识别技术的进步,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用户只需要通过语音即可操控设备。对于家用电视、音箱这些一个设备对应多个用户使用的场景,设备需要保存不同用户的偏好设置和相关内容,因此需要一种快捷有效的用户账号切换方法。
目前智能语音设备主要通过配套的APP来进行账号管理,包括注册登录等,以此完成用户角色切换,这种切换方式在语音交互时代不够直接快速,影响用户体验。
另外主流的智能语音设备都是通过唤醒词来激活的,即用户需要先说出唤醒词才能激活设备的语音交互功能,因此从唤醒词入手解决用户切换问题就显得最为自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语音设备的用户账号切换方法,用于解决智能语音设备在用户账号切换方面不够快捷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语音设备的用户账号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采集不同用户说出的唤醒词音频信号,并将词音频信号转换成固定长度的数字信号;
步骤2:将采集的语音数字信号全部输入到RNN神经网络,RNN神经网络输出唤醒词的特征向量,并将所有特征向量经过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其中聚类中心向量用作账号标识符;
步骤3:当用户进行账号切换并说出唤醒词时,设备采集唤醒词音频信号,并将词音频信号转换成固定长度的数字信号;
步骤4:将步骤3的数字信号输入到与步骤2相同的RNN神经网络,RNN神经网络输出当前唤醒词的特征向量,并将当前唤醒词的特征向量与各个聚类中心向量求距离,若当前唤醒词的特征向量与最近的聚类中心向量的距离未超出阀值,则将该最近的聚类中心向量作为当前用户的账号,由此进行账号切换。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用用户帐号增减管理,本发明还可步骤5:
如果当前唤醒的词特征向量与最近的聚类中心向量的距离超出阀值,则将此特征向量作为新的聚类中心;
如果连续采集的唤醒词音频信号数量超出设置的样本增量后,属于某个聚类中心的样本量仍然少于设置的样本量阀值,则去掉该聚类中心,相应的样本数据直接丢弃。
进一步的,为了合理聚类,所述样本增量可为100个,样本量阀值可为28个。
进一步的,所述数字信号可为128位的二进制数。
进一步的,所述RNN神经网络为LSTM神经网络。
进一步的,为了合理设置,所述阀值可为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用户只需要说出相应的唤醒词,即可以快速的完成用户账号的切换,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进行用户帐号切换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834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说话人识别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