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氢改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6230.0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2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平;庄立;李明丰;胡志海;王轶凡;任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16 | 分类号: | B01J29/16;B01J35/10;C10G49/08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福根;郑特强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氢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氢改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加氢改质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活性金属组分,所述载体包括基质和Y分子筛,其中,所述Y分子筛的晶胞常数为2.415~2.440nm;所述Y分子筛的27Al MAS NMR谱中化学位移为0±2ppm共振信号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比例不大于4%;所述Y分子筛的强酸量占总酸量比例70%以上。本发明的加氢改质催化剂通过使用硅铝比高、非骨架铝少、比表面积大、二次孔丰富、强酸中心比例高的Y分子筛,强化了催化剂的多环芳烃加氢饱和与开环性能,使催化剂的芳烃选择性加氢开环高且选择性好,在用于劣质柴油加氢改质过程中可在保持高柴油收率的同时显著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氢改质催化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程度加剧,以及改善汽油质量或增产丙烯等催化裂化技术的应用,催化裂化柴油、焦化柴油等二次加工柴油馏分质量日益变差。表现为密度大、氮含量高、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的特点。另一方面,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加快,要求2019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国六标准柴油,取消普柴。提高十六烷值、降低芳烃含量是实现车普并轨的关键。对于质量较差但在柴油池中占较高比例的二次加工柴油,尤其是催化柴油,芳烃的选择性加氢饱和+选择性开环是降低芳烃含量、提高十六烷值的理想路径。催化剂是影响该过程的关键因素,例如:
CN 201110350797.4公开了一种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载体包含改性的β分子筛和氧化铝,通过改性使得β分子筛具有高硅铝比、大比表面积、酸性和酸分布合适、孔结构合理的特点,使其对长链烷烃和芳烃、环烷烃的长侧链烷基具有适宜的裂解作用和较高的异构作用,进而大幅度降低柴油凝点和提高十六烷值。
CN201210109193.5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该催化剂包含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和改性Y分子筛、非晶态硅铝和氧化铝的载体。以催化剂计,Y分子筛的含量为5~20%,非晶态硅铝占10~20%,其中非晶态硅铝中SiO2含量为20~75%,孔容为0.25~0.80mL/g,比表面积150~500m2/g,Y分子筛的平均晶粒尺寸小于100nm,SiO2/Al2O3摩尔比为9~20:1,相对结晶度大于75%,比表面积为500~800m2/g。用于催化柴油加氢改质时,可保持高柴油收率的同时提高十六烷值。
CN201210194486.8公开了一种柴油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稀土改性的USY分子筛、无定型硅铝、大孔氧化铝和加氢活性组分。其中以催化剂为基准,稀土改性的USY分子筛含量为5~60%、无定型硅铝为5~80%,含第Ⅷ族金属0.1~10%。该催化剂在缓和加氢条件下,可提高柴油十六烷值。
虽然目前已经公开了多种用于柴油加氢改质的催化剂,但柴油加氢改质过程中的柴油收率和柴油十六烷值仍需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改善。
需注意的是,前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芳烃选择性加氢开环性能高且选择性好的加氢改质催化剂,用于柴油加氢改质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氢改质催化剂,所述加氢改质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活性金属组分,所述载体包括基质和Y分子筛,
其中,所述Y分子筛的晶胞常数为2.415~2.440nm;所述Y分子筛的27Al MAS NMR谱中化学位移为0±2ppm共振信号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比例不大于4%;所述Y分子筛的强酸量占总酸量比例7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62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