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造血增免的猪复养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5829.2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2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平祥;陈嫦青;刘金萍;陆应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驱动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三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三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50/30 | 分类号: | A23K50/30;A23K10/12 |
代理公司: | 44302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小英 |
地址: | 51054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料 造血 臭豆腐 佛手 优化制备工艺 消化吸收 造血能力 山楂 颗粒料 颗粒状 绿茶粉 湿发酵 酸枣仁 重量份 胡萝卜 豆粕 复配 花豆 免疫力 小米 制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造血增免的猪复养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胡萝卜15‑20份、臭豆腐10‑15份、湿发酵豆粕20‑30份、佛手5‑10份、山楂5‑10份、酸枣仁粉1.5‑3份、绿茶粉5‑8份、小米15‑20份、花豆(红)15‑20份;且所述造血增免的猪复养料优化制备工艺,制成颗粒状,成本低操作简单。本发明造血增免的猪复养料,通过成分的选择和复配,能够提高猪的造血能力,提高免疫力;同时所述的造血增免的猪复养料制备成颗粒料,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猪饲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血增免的猪复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使机体有了三道防线: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其功能是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其功能是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值得注意的是,红细胞表面具有溶菌酶,因而具备吞噬功能,此外,红细胞的免疫粘附可提升白细胞的吞噬能力(4~5倍)。第三道:由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参与的免疫反应,其功能是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即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免疫能力,影响该防线的关键因素有:1.抗体的产生:贫血直接影响抗体制造。抗体是由机体通过一系列的生化代谢产生的,而生化代谢过程通常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温度、pH和底物浓度,贫血影响了酶促反应的温度和pH,因而直接影响抗体制造。刘平祥等(2019)发现血红蛋白浓度与猪瘟抗体水平呈正相关。2.抗原抗体反应: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两个重要的可控因素有温度和pH。由于贫血影响机体的温度和pH,因而贫血影响抗原抗体反应。
由于红细胞不仅具有直接和辅助杀菌功能,还能通过影响机体温度和pH进而影响抗体制造和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影响动物的免疫力,因而红细胞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
骨髓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造血器官,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机体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之一,例如:发挥重要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因而当机体的造血功能增强时,不仅红细胞生成增多,其他重要的免疫细胞如NK杀伤细胞、CD8+T淋巴细胞也会增多,从而增强动物的免疫状态。
猪血红蛋白浓度的正常值为110g/L,亚临床和临床型贫血的血红蛋白阈值见表1。来自美国、丹麦、加拿大、挪威的调查表明,75%的猪场存在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20%的猪血红蛋白浓度低于90g/L。我们也对国内猪场进行了大量的检测,发现贫血现象更为普遍,有96%的母猪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29.5%的母猪血红蛋白浓度低于90g/L(数据待发表)。
表1亚临床和临床型贫血的血红蛋白阈值
我们需要在猪现有的基础饲料上添加有营养功能的饲料添加剂,解决猪贫血和免疫力低下的问题。现有的营养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很多,但从吸收利用来看还存在几点不足:一是添加的营养成分单一,不能明显改善猪贫血和免疫力低下的问题;二是营养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大多作为粉末直接添加到基础饲料中,猪在食用时,采食量、消化吸收率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造血增免的猪复养料,通过成分的选择和复配,能够提高猪的造血能力,提高免疫力;同时制备成颗粒料,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造血增免的猪复养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胡萝卜15-20份、臭豆腐10-15份、湿发酵豆粕20-30份、佛手5-10份、山楂5-10份、酸枣仁粉1.5-3份、绿茶粉5-8份、小米15-20份、花豆(红)15-20份;
所述造血增免的猪复养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驱动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三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三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驱动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三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三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5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