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联聚醚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2992.3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0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魏强;代红成;杜大委;郭海军;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天津)油田化工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28 | 分类号: | C08G65/28;C08J3/24;C10G33/04;C02F1/40;C02F103/10;C08L7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280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联 聚醚反相破 乳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交联聚醚反相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制备聚氧丙烯醚油头
在反应容器中吡啶醇和开环聚合催化剂升温至80—90摄氏度进行真空脱水后,继续升温至110—140摄氏度,再加入环氧丙烷进行反应并控制压力低于0.4MPa,待反应容器内压力降至负压后,保持温度继续进行反应1—5小时,得到聚氧丙烯醚油头;吡啶醇和环氧丙烷的质量比为1:(48—50),开环聚合催化剂加入量为步骤1中吡啶醇和环氧丙烷总质量的0.1%—0.5%;开环聚合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或乙酸钙中的一种;
步骤2,制备吡啶聚醚
将步骤1制备的聚氧丙烯醚油头和开环聚合催化剂置于反应容器中升温至80—90摄氏度进行真空脱水后,继续升温至110—130摄氏度,再加入环氧乙烷进行反应并控制压力低于0.4MPa,待反应容器内压力降至负压后,保持温度继续进行反应1—5小时,再加入环氧丙烷进行反应并控制压力低于0.4MPa,待反应容器内压力降至负压后,保持温度继续进行反应1—5小时,得到吡啶聚醚;开环聚合催化剂加入量为步骤2中聚氧丙烯醚油头、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总质量的0.1%—0.5%,聚氧丙烯醚油头和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1:(5—8),聚氧丙烯醚油头和环氧丙烷的质量比为1:(7—10);开环聚合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或乙酸钙中的一种;
步骤3,制备交联聚醚反相破乳剂
将步骤2得到的吡啶聚醚加热至60~80℃并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均匀,再滴加环氧氯丙烷,维持60~80℃进行反应,反应后降温至60℃以下再加入溶剂进行稀释,即得到交联聚醚反相破乳剂;吡啶聚醚用量为100质量份,碱性催化剂用量为1—5质量份,环氧氯丙烷用量为1—2质量份,溶剂用量为150—300质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聚醚反相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吡啶醇和环氧丙烷的质量比为1:49,开环聚合催化剂加入量为步骤1中吡啶醇和环氧丙烷总质量的0.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聚醚反相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吡啶醇为2-吡啶甲醇、2-吡啶乙醇或者4-吡啶丙醇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聚醚反相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聚氧丙烯醚油头和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1:(5—6),聚氧丙烯醚油头和环氧丙烷的质量比为1:(7—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聚醚反相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碱性催化剂为质量百分数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或质量百分数50%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的一种;溶剂为水与甲醇质量比为1:1中的混合物或水与乙醇质量比为1:1中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聚醚反相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吡啶聚醚用量为100质量份,碱性催化剂用量为1—2质量份,环氧氯丙烷用量为1.2—1.6质量份,溶剂用量为180—260质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聚醚反相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采用机械搅拌,速度为每分钟100—300转,采用匀速滴加环氧氯丙烷,在30-50min内滴加完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聚醚反相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维持60~80℃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90—120min。
9.如权利要求1—8之一的制备方法得到的交联聚醚反相破乳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天津)油田化工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天津)油田化工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299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运行速度大数据调控系统以及相应终端
- 下一篇:基因比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