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的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40453.6 | 申请日: | 2019-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5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 发明(设计)人: | 秦冰;高敏;巩赫;江建林;乔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9K17/18 | 分类号: | C09K17/18;B09C1/10;C09K10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污染 土壤 微生物 修复 过程 中的 增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石油烃类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领域,公开了一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的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增效剂中含有各自独立保存或者混合保存的以下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水;其中,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和式(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的增效剂具有显著的生物友好性,能够显著提高微生物对复杂有机质的利用速度,调控功能微生物的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烃类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的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石油烃对土壤的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类型。
石油钻井、采油、运输、加工过程中,由于输油管线腐蚀等原因导致原油泄漏、落地原油对土壤污染危害较大,由于石油烃类降解速度缓慢、其中含有的芳香烃具有一定的毒性,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修复技术有物理修复、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等。一些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工作已经进入到工业实施阶段。
微生物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然而其存在速率低、周期长等局限性。
原油污染多属于疏水性有机污染物,提高污染物溶于水中的含量能够提高石油烃降解菌的降解效率。文献中报道许多石油烃降解菌在降解中能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污染物起到增溶和乳化的作用,但效率较低,通过外加表面活性剂促进其降解过程是一种可行方法,外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增加微生物细胞和污染土壤的接触率,使得污染物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分解。向微生物修复体系中投加表面活性剂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易于生物降解,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没有危害,并且能够促进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类污染物降解。
CN109652084A公开了一种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耦合降解剂及其使用方法。降解微生物为不动杆菌;耦合降解剂由十二磺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和水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十二磺基苯磺酸钠2.5-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8-2.4%、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4.8-5.2%,余量为水。该技术可以在3个月时间将石油烃的降解率达到74%,比微生物单独修复提高了18%。
CN102453678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修复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菌剂由复合微生物菌液、营养物质和表面活性剂3种成分组成,三者重量比为30-200:1-2:0.2-0.5。复合微生物菌液是由石油烃降解菌,巨大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所组成。表面活性剂是由Triton-X10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组成。该现有技术制备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对盐碱土壤中的石油污染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20天测定烷烃含量降低47-53%,芳香烃含量降低36-46%。
添加表面活性剂是强化微生物利用有机营养的有效手段,但市售的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较高,会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开发能够与微生物相容且低浓度条件下协同增效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修复土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与微生物复合以用于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友好型增效剂,以期提高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速率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的增效剂,该增效剂中含有各自独立保存或者混合保存的以下组分: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水;
其中,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和式(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04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