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存储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0354.1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1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奎林;金荣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2 | 分类号: | G06F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新娜;崔龙铉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存储器 系统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存储器系统。该存储器系统可包括存储器装置和控制器,该存储器装置包括多个存储块,存储块包括支持两层或更多层单元(XLC)模式和单层单元(SLC)模式的存储器单元,该控制器适于管理存储器装置的数据并且控制存储器装置,其中当存储器装置的存储器使用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器选择一个或多个空闲存储块作为一个或多个牺牲存储块,将每个牺牲存储块的模式切换成XLC模式,并且将源存储块中存储的数据移动到一个或多个牺牲存储块,其中源存储块是多个存储块之中以SLC模式驱动且其中存储数据的存储块。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1月2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8-0150799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一种存储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延长整个系统寿命的存储器系统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计算机环境范例已变成能够随时随地使用计算系统的普适计算。因此,诸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和膝上型计算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使用已经迅速增加。这些便携式电子装置通常使用具有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装置的存储器系统来存储数据。存储器系统可被用作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主存储器装置或辅助存储器装置。
因为存储器系统不具有移动部件,所以其通常提供诸如以下的优点:优异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高信息访问速度和低功耗。具有这种优点的存储器系统的示例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存储器装置、具有各种接口的存储卡和固态驱动器(SSD)。
发明内容
各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存储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在实施例中,一种存储器系统可包括:存储器装置,包括多个存储块,存储块包括支持两层或更多层单元(XLC)模式和单层单元(SLC)模式的存储器单元;以及控制器,适于管理存储器装置的数据并且控制存储器装置,其中当存储器装置的存储器使用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器选择一个或多个空闲存储块作为一个或多个牺牲存储块,将每个牺牲存储块的模式切换成XLC模式,并且将源存储块中存储的数据移动到一个或多个牺牲存储块中,其中源存储块是多个存储块之中以SLC模式驱动且其中存储数据的存储块。
在实施例中,一种存储器系统的操作方法,该存储器系统包括:存储器装置,包括多个存储块,存储块包括支持两层或更多层单元(XLC)模式和单层单元(SLC)模式的存储器单元;以及控制器,适于控制存储器装置,该操作方法可包括:监视存储器装置的存储器使用和多个存储块的访问信息;当存储器使用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选择一个或多个空闲存储块作为一个或多个牺牲存储块;将一个或多个牺牲存储块中的每一个的模式从SLC模式切换为XLC模式;并且将源存储块中存储的数据移动到一个或多个牺牲存储块。
一种存储器系统包括:存储器装置,包括多个存储块,存储块包括支持两层或更多层单元(XLC)模式和单层单元(SLC)模式的存储器单元;以及控制器,适于控制存储块以SLC模式进行操作;以及当存储块的有效数据大于阈值时,控制存储块的至少一个空闲块以XLC模式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存储器系统的数据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出在存储器系统,例如图1的存储器系统中采用的存储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存储器装置中的存储块的存储器单元阵列的电路图。
图4是示出存储器系统中的存储器装置的示例性三维结构的框图。
图5A至图5C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存储器系统,例如图1的存储器系统的操作的示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存储器系统,例如图1的存储器系统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7A至图7C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存储器系统,例如图1的存储器系统的操作的示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未经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03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熔镁炉打料工况分析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受限源极/漏极外延区域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