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给进随钻地层岩石形貌记录装置的泥浆清除和拍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2838.1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6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高科;闻育民;石刚强;任雷;张馨月;陈澳澳;谢晓波;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1/34 |
代理公司: | 32322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锦全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壁 泥浆清除 拍照系统 引线滑轮 形貌 地层岩石 壳体 随钻 封闭 连续记录 配套系统 组成部件 底部透明板 动力传递 记录装置 壳体末端 壳体内腔 滑轮 补光 刮刷 刮条 电机 拍照 相机 | ||
1.自给进随钻地层岩石形貌记录装置的泥浆清除和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孔壁封闭拍照系统以及孔壁泥浆清除系统,作为自给进随钻地层岩石形貌连续记录装置地配套系统,所述孔壁封闭拍照系统主要组成部件有壳体(302)、壳体膜(304)、壳体底部透明板(305)、相机(303)、补光构件(307)和壳体内腔(308),所述孔壁泥浆清除系统主要组成部件有壳体末端刮条(406)、引线、引线滑轮I(402)、引线滑轮II(407)、引线滑轮III(408)和引线滑轮IV(409)、动力传递滑轮(404)和刮刷电机(403);
壳体(302):所述壳体(302)是本套装置中唯一一个大面积与钻柱外部环境接触部件,钻进过程中,将会与泥浆、甚至是孔壁之间发生摩擦,壳体(302)材料设置为耐磨损,而且不易粘附泥浆,同时具有应对较高的压强与温度有较好的适应性,所述壳体(302)末端粘结有一层软材料,所述壳体(302)外侧与钻孔泥浆相接触,所述壳体(302)内测与装置内部绝缘液相接触,所述壳体(302)末端内测设置有所述壳体膜(304),所述壳体膜(304)面向孔壁的一侧预留有缝隙,所述壳体(302)在外形与钻柱外形相适配,所述壳体(302)四周与钻柱相接触的部分设置有软材料,所述壳体(302)的一端向侧边加长,所述壳体(302)整体上呈“L”形,所述壳体(302)上设置有引线通道;
壳体膜(304):壳体膜(304)采用柔性材料制作,且韧性好,无色透明,所述壳体膜(304)与所述壳体内腔(308)相粘结,所述壳体膜(304)一侧与外部泥浆接触,所述壳体膜(304)另一侧与所述壳体内腔(308)中的液体相接触,壳体膜(304)对于高温高压有较好的适应性,所述壳体膜(304)表面光滑,不易粘附泥浆,所述壳体膜(304)与孔壁之间滑动设置有壳体末端刮条(406);
壳体底部透明板(305):所述壳体底部透明板(305)为无色透明,所述壳体底部透明板(305)与所述壳体(302)之间紧密接触,所述壳体底部透明板(305)采用硬性材料,所述壳体底部透明板(305)可抗高温高压,所述壳体底部透明板(305)下部设置有液囊接口I(511),所述壳体底部透明板(305)中间位置设置有相机(303)的安装接口;
壳体末端刮条(406):所述壳体末端刮条(406)由硬性材料和柔性材料两部分组成,所述壳体末端刮条(406)坚硬的部分面向孔壁一侧,所述壳体末端刮条(406)柔软的一侧面向所述壳体膜(304)一侧,所述壳体末端刮条(406)刮条坚硬面上设计有许多凸起,所述壳体末端刮条(406)与柔软材料有较好的相容性;
引线:所述引线穿过壳体(302)上的引线通道进入壳体(302)内部;
引线滑轮I(402)、引线滑轮II(407)、引线滑轮III(408)和引线滑轮IV(409):所述孔壁泥浆清除系统中设置的所有引线滑轮作为装置内的引线支撑点;
动力传递滑轮(404):所述引线中间部分则缠绕于所述动力传递滑轮(404)上;
刮刷电机(403):刮刷电机(403)为孔壁泥浆清除系统提供动力,所述动力传递滑轮(404)安装在所述刮刷电机(403)上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给进随钻地层岩石形貌记录装置的泥浆清除和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内部充满了无色透明的绝缘液,装置所需电能均通过电缆由井上设备供给,在同一圆周上所述壳体(302)是对称分布的,一组两个壳体(302),上下共设置两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给进随钻地层岩石形貌记录装置的泥浆清除和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壁封闭拍照系统以及孔壁泥浆清除系统组成部件不仅仅只限于上述所列出的部件,以上仅是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283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蠕墨铸铁金相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晶圆检验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