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条状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的生物Zn-Z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8503.2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2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帅词俊;高成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8/00 | 分类号: | C22C18/00;B22F3/105;B22F9/04;C22C1/04;A61L27/04;A61L27/50;A61L27/58 |
代理公司: | 43114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蒋太炜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长条状金属 长条状 选择性激光熔化 制备方法和应用 质量百分比 工艺制备 混合粉末 快速冷却 快速熔化 力学性能 弥散分布 载荷转移 组织修复 合金化 金属锆 球磨 锌粉 组份 锆粉 制备 激光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条状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的生物Zn‑Z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生物Zn‑Zr合金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下述组分:锌98wt%‑99.5wt%、锆0.5‑2wt%。其制备方法为:按设计组份取锌粉和锆粉,在保护气氛下球磨得到混合粉末;然后在保护气氛下,采用SLM工艺制备Zn‑Zr合金。本发明通过利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将金属锆与锌进行合金化,使锆与锌形成长条状的金属间化合物Zn2Zr3,利用激光快速熔化快速冷却的特点阻止长条状金属间化合物长大,使其能够更好的弥散分布在基体中,利用长条状的金属间化合物Zn2Zr3优异的载荷转移能力,增加了Zn‑Zr合金的力学性能,促进了其在组织修复领域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设计和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条状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的生物Zn-Z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材料是用来对人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者替换病损组织和器官的一类材料。作为一类新型的生物材料,可降解生物材料能在人体内不断分解,并且分解的产物能够被人体所吸收或者排除体外。可降解生物材料包括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金属材料。其中,可降解金属材料由于其生物可降解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易加工性使得其能够作为可降解植入物。其中,锌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金属材料,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一方面,锌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涉及几百种转录因子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锌具有适中的降解性能,而且降解后的锌元素能够被细胞吸收,不产生细胞毒性。然而,不足的机械性能阻碍了金属锌在骨修复领域的应用。
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和形变加工可以提高锌基合金的力学性能。添加合金元素主要是通过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提升力学性能,其中第二相的形状对力学性能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典型的第二相有点状、片状、块状、长条状和不规则状。有研究者发现向锌中添加镁元素能够形成块状的锌镁金属间化合物,这能够提高纯锌的拉伸强度和硬度,但随着镁含量的不断提高,硬质的锌镁金属间化合物逐渐增多,由于形成的锌镁金属间化合物带有尖角,这导致在受力时裂纹容易在尖角处产生,导致其力学性能增强有限。另有研究者在将镁成功合金化到锌中后,再利用轧制、挤压或等通道转角挤压工艺将锌镁合金制造成型,将硬质的金属间化合物压碎变小,发现又进一步提高了其力学性能,但这也导致了锌合金在降解过程中的不均匀腐蚀。因此,如何优化锌基合金中的第二相形状并通过适当制备工艺制造成型,成为提升锌基合金力学性能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金属锌力学性能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长条状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的生物Zn-Z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长条状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的生物Zn-Zr合金由锆和锌基体组成:锆的含量为0.5-2wt%。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长条状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的生物Zn-Zr合金中锆的含量为1-2wt%。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长条状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的生物Zn-Zr合金中锆的含量为1.5wt%。
本发明首次尝试了利用选择性激光熔化(SLM)工艺将锆加入到锌中,制备一种长条状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的生物Zn-Zr合金,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
按设计组分配取锌粉和锆粉,在保护气氛下,以球料质量比10:1-30:1,球磨转速为250-400r/min,球磨2-4h,得到锌锆混合粉末;
步骤二
以步骤一所得锌锆混合粉末为原料,在保护气氛下,采用SLM工艺制备生物Zn-Zr合金;控制激光功率为80-90W,扫描速率为100-120mm/s,光斑直径为50-70μm,激光扫描间距为20-30μm,铺粉厚度为0.1-0.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85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