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吸收剂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3553.8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4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喆;陈峰;杜鹏;刘巧沐;杨上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83/05 | 分类号: | C08L83/05;C08L83/0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徐林强;崔佳佳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吸收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一种激光吸收剂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带有乙烯基端基的硅氧烷预聚体,所述组分B为带有Si‑H基团的硅氧烷预聚体,混合后形成液态形式的可固化组合物,涂抹或填充于激光加工工件,用于激光加工时吸收、反射和/或散射激光能量,避免工件损伤,具有液态涂抹填充、固态激光加工、固态/气态去除的特点,成本低,工艺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激光加工时的一种激光吸收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激光器因其高功率、高可靠性、高光束质量等优势在工业、医疗、科研、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激光设备因其优异的加工性能、广泛的适用性成为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有利工具,在切割、打孔、焊接等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由于激光的能量高、方向性好,对人的眼睛、批复会造成伤害,也会对加工的仪器、工件造成损伤。因此在激光加工时,使用激光吸收剂进行针对性的吸收,对人体、工件进行防护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吸收剂及其使用方法,在激光加工时用于吸收、反射和/或散射激光能量,对所采用的加工激光尤其是超短脉冲激光具有极强的吸收阻隔作用,同时其具有易涂抹填充、易去除的特点,用于实现工艺简单、高效率、无损伤的激光加工。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激光吸收剂,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的组分A为带有乙烯基端基的硅氧烷预聚体,所述的组分B为带有Si-H基团的硅氧烷预聚体。
所述组分A和B的质量分数比为0.6—1.5。
所述的激光吸收剂还可以包括催化剂,所述的催化剂包括铂。
所述的激光吸收剂为液态形式的可固化组合物。
所述的可固化组合物的固化温度可以为20-150℃,优选为25-150℃,更优选为30-150℃,特别优选为50-100℃。
所述的可固化组合物的固化时间可以为5分钟至4小时,优选为10分钟至3小时,更优选为10-120分钟,特别优选为10-60分钟。
所述的激光吸收剂固化后收缩率不超过5%,优选不超过3%,更优选不超过2%,特别优选不超过1%。
所述激光吸收剂用于激光加工时吸收、反射和/或散射激光能量的材料,比如用于工件激光打孔时避免本工件或其它工件损伤的材料、用于空心工件激光打孔时避免工件背壁损伤的填充材料等。在激光加工结束后通过物理剥离或真空加热的方式去除。物理剥离为将工件整体加热至30—50℃进行固态剥离。真空加热去除方式为将工件整体加热至200—500℃,保温5—10分钟,使所述的填充材料气化而去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激光吸收剂的使用方法:所述激光吸收剂组分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的组分A为带有乙烯基端基的硅氧烷预聚体,所述的组分B为带有Si-H基团的硅氧烷预聚体,将组分A和组分B混合成液态形式的可固化组合物,涂抹或填充到待加工工件或要保护的工件的部位,然后固化,激光加工后通过物理剥离或真空加热方式去除。
所述方法中组分A和B的质量分数比为0.6—1.5。
所述方法中激光吸收剂还可以包括催化剂,所述的催化剂包括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35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观瑕疵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加热烹调器具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加热烹调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