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头部姿态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0904.1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4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柱;曹建平;付战平;孙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G06V10/80;G06K9/62;G01C1/00;G01C19/00;G01C11/04;G06F3/01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常娟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融合 头部 姿态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头部姿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采集头部转动过程中精确头部X轴转动角度和精确头部Y轴转动角度;具体为:
a1:头部转动,倾角传感器随动;
a2:采用倾角传感器采集精确头部X轴转动角度和精确头部Y轴转动角度;
B、采集头部转动过程中Z轴转动角度,Z轴转动角度包括陀螺仪Z轴转动角度和红外特征点Z轴转动角度;陀螺仪Z轴转动角度由陀螺仪采集获取,红外特征点Z轴转动角度由红外工业相机采集获取;
C、将陀螺仪Z轴转动角度和红外特征点Z轴转动角度作为数据融合算法的输入量,经过数据融合获取精确头部Z轴转动角度;
所述融合算法的具体过程为:
(a)参数初始化:设置补偿步长θSTEP取值范围为0.0001~0.1,设置补偿角度θCPS(K)=0;设置循环计数K=0;
(b)读入陀螺仪输出的Z轴旋转角速度γGYRO(K),对γGYRO(K)进行积分运算得到Z轴转角θGYRO(K);
(c)判断红头部姿态是否在红外特征识别范围内,是则读取红外特征识别法计算的Z轴转角θIR(K),否则进入步骤(h);
(d)判断是否K=0,是则计算初始角度差θINI=θIR(K)-θGYRO(K)并返回步骤(b),否则进入下一步;
(e)计算漂移偏差θERR(K);漂移偏差θERR(K)计算公式为θERR(K)=θGYRO(K)-θIR(K)+θINI+θCPS(K);
(f)判断|θERR(K)|是否大于是则进入步骤(g),否则进入步骤(h);
(g)判断θERR(K)是否大于0,是则令θCPS(K)=θCPS(K-1)-θSTEP并进入步骤(h);否则令θCPS(K)=θCPS(K+1)-θSTEP并进入步骤(h);
(h)计算输出Z轴转角θOUT(K),θOUT(K)计算公式为θOUT(K)=θGYRO(K)+ θINI+θCPS(K);
(i)输出Z轴转角θOUT,即精确头部Z轴转动角度,同时,令K加1并返回步骤(b);
D、输出由精确头部X轴转动角度、精确头部Y轴转动角度和精确头部Z轴转动角度构成的头部姿态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融合的头部姿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陀螺仪Z轴转动角度的获取过程具体为:
b1.1:头部转动,陀螺仪随动;
b1.2:陀螺仪测量头部Z轴转动角速度;
b1.3:头部Z轴转动角速度经积分获取陀螺仪Z轴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融合的头部姿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红外特征点Z轴转动角度的获取过程具体为:
b2.1:头部转动,红外特征点随动;
b2.2:红外工业相机采集红外特征点图像;
b2.3:采用图像处理算法解算红外特征点图像,获取包括红外特征点Z轴转动角度在内的头部自由度姿态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数据融合的头部姿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3中,解算红外特征点图像采用的图像处理算法包括EPNP方法、POSIT方法或牛顿迭代法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09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