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内部防浪涌外部拆装省力的新型改良蓄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0784.5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0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穆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穆成林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H01M10/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3049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侧板结构 控制板 端盖 检测器 蓄电池本体 底板装置 电池本体 内部电池 省力 改良 发动机电源 脱轨装置 电连接 防浪涌 故障率 拆卸 拆装 装卸 锁定 电池 供电 空调 外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内部防浪涌外部拆装省力的新型改良蓄电池,其结构包括控制板、端盖、极桩、蓄电池本体,控制板、端盖、极桩安装在需电池本体上,端盖、极桩与需电池本体电连接,控制板设有电流控钮、电池控纽、装卸控纽,极桩由极桩本体、检测器组成,极桩本体与检测器锁定,蓄电池本体包括内部电池、外壳、侧板结构、底板装置,外壳与内部电池、侧板结构、底板装置安装连接,侧板结构安装有脱轨装置,本发明改良实现蓄电池在安装和拆卸时都较为省力,不会发生启动车子时蓄电池需同时供电启动发动机电源和空调的情况,避免加重了蓄电池的负担,降低了蓄电池的故障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内部防浪涌外部拆装省力的新型改良蓄电池。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蓄电池是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启动发动机时,给起动机提供强大的起动电流,当发电机过载时,可以协助发电机向用电设备供电;当发动机处于怠速时,向用电设备供电;蓄电池还是一个大容量电容器,可以保护汽车的用电器;当发电机端电压高于铅蓄电池的电动势时,将一部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也就是进行充电。
现有技术车辆使用时耗电较大,蓄电池的供电电流、体积和重量也较大,车用蓄电池安装在车内,相邻部件装置也较多,蓄电池在安装和拆卸时较为费力;车子的启动和内部空调的使用会耗费蓄电池较大的电能,特别是部分车主在关闭车子电源时,没有先将空调关闭再关闭发动机电源,造成再次启动车子时蓄电池需同时启动电源和空调,从而加重了蓄电池的负担,提高了蓄电池的故障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内部防浪涌外部拆装省力的新型改良蓄电池,以解决车辆使用时耗电较大,蓄电池的供电电流、体积和重量也较大,车用蓄电池安装在车内,相邻部件装置也较多,蓄电池在安装和拆卸时较为费力;车子的启动和内部空调的使用会耗费蓄电池较大的电能,特别是部分车主在关闭车子电源时,没有先将空调关闭再关闭发动机电源,造成再次启动车子时蓄电池需同时启动电源和空调,从而加重了蓄电池的负担,提高了蓄电池的故障率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内部防浪涌外部拆装省力的新型改良蓄电池,其结构包括控制板、端盖、极桩、蓄电池本体,所述控制板、端盖、极桩安装在需电池本体上方,所述端盖、极桩与需电池本体电连接,所述控制板设有电流控钮、电池控纽、装卸控纽,所述极桩由极桩本体、检测器组成,所述极桩本体与检测器锁定并且二者处于同一轴心。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蓄电池本体包括内部电池、外壳、侧板结构、底板装置,所述外壳与内部电池、侧板结构、底板装置安装连接,所述内部电池位于外壳内部,所述侧板结构位于外壳侧面,所述底板装置位于外壳底部,所述侧板结构内侧安装有脱轨装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部电池包括加固板、电池本体、插接装置,所述加固板与电池本体上下两端扣接,所述电池本体安装有插接装置并且二者组成位于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池本体包括左部电池、中部电池、右部电池,所述中部电池左右两端与左部电池、右部电池相邻。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插接装置包括撑轴、插接触板、弹簧,所述撑轴与插接触板中部安装连接,所述插接触板与弹簧左右两端焊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脱轨装置包括嵌框、卡条、轴圆,所述嵌框中部与轴圆轴连接,所述卡条与轴圆左右两端安装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板装置包括顶板、活动板、底板,所述顶板安装在底板上端,所述活动板与底板上端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穆成林,未经穆成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07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