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磷化钨/碳或氮化钨/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43277.0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3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冯其;尧克光;邹杰鑫;廖建华;李辉;王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188 | 分类号: | B01J27/188;B01J27/24;B01J35/02;B01J35/08;B01J35/10;C25B1/04;C25B11/06;H01M4/88;H01M4/9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杨梅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磷化 氮化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磷化钨/碳或氮化钨/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钨源、碳源溶于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调节所述混合溶液的pH值为碱性;对所述混合溶液进行加热蒸干,得到固体前驱体;在保护气氛下对所述前驱体进行煅烧处理,得到固体粉末;在保护气氛下采用磷化剂对所述固体粉末进行磷化处理,得到磷化钨/碳复合材料;或者,在保护气氛下采用氮化剂对所述固体粉末进行氮化处理,得到氮化钨/碳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生产过程安全可靠,工艺条件简单易控、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磷化钨/碳或氮化钨/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铂等贵金属由于具有催化效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有机合成、燃料电池、汽车以及电子工业等领域的催化过程中,但是,此类贵金属一方面在地球上储量极少,且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价格十分昂贵,应用成本高。正因为如此,人们一直在寻找可替代铂等贵金属催化剂的新型催化材料。
在众多的新型催化材料中,磷化钨(WP)或氮化钨(WN)由于其表面性质和吸附特性表现出于铂类似的催化特性。自从发现其具有的催化特性后,就被视为可部分或完全替代贵金属铂的潜在材料,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磷化钨或氮化钨的传统制备工艺是通过高温还原WO3合成。但此法制备出的磷化钨或氮化钨碳球复合材料尺寸大,比表面积小,纯度低,限制了磷化钨或氮化钨的催化活性。另外,在传统制备磷化钨工艺中,往往要通入剧毒、易爆的PH3作为磷源,给操作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开发一种可以获得比表面积大、纯度高且合成过程安全环保的合成方法极为有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磷化钨或氮化钨制备时工艺繁琐、需要使用有毒有害气体以及获得的材料有效比表面积小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磷化钨/碳或氮化钨/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纳米磷化钨/碳或氮化钨/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钨源、碳源溶于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调节所述混合溶液的pH值为碱性;
对所述混合溶液进行加热蒸干,得到固体前驱体;
在保护气氛下对所述前驱体进行煅烧处理,得到固体粉末;
在保护气氛下采用磷化剂对所述固体粉末进行磷化处理,得到磷化钨/碳复合材料;
或者,在保护气氛下采用氮化剂对所述固体粉末进行氮化处理,得到氮化钨/碳复合材料。
相应地,一种纳米磷化钨/碳或氮化钨/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所述纳米磷化钨/碳复合材料为球形颗粒,所述纳米氮化钨/碳复合材料为球形颗粒,且所述纳米磷化钨/碳或氮化钨/碳复合材料采用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利用有机-无机杂化前驱体的均匀反应方式,无需易燃等气体,即可获得纳米级的球形磷化钨/碳复合材料或者或氮化钨/碳复合材料,整个生产过程安全可靠,工艺条件简单易控、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纳米磷化钨/碳或氮化钨/碳复合材料,由于采用如上的方法制备,具有粒径小、纯度高、有效比表面积大、呈球形颗粒等特点,且表现出类似铂的催化活性,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催化领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32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