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包设备及交叉分拣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0064.6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7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崔家华;李军;徐洪友;高明;王春涛;丛强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新北洋正棋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1/06 | 分类号: | B07C1/06;B07C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韩梦嘉 |
地址: | 26420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交叉 分拣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包设备及交叉分拣系统,涉及物流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供包设备,能够根据上包台的目标上包速度调整第一拉包台的输送速度,从而调整第一包裹与第二包裹之间的距离,保证上包台上相邻的两个包裹之间距离为适当的值,进而使上包台能够在其输送速度在工作速度区间内的情况下将目标包裹抛投在分拣设备的合适的分拣平台上,避免由于上包台上两个包裹之间的距离过近而出现上包后两个包裹抢占一个分拣平台或者由于两个包裹之间的距离过远而出现上包后两个包裹之间存在空闲分拣平台的情况,可以兼顾分拣可靠性和分拣效率。本发明提供的交叉分拣系统,包括了分拣设备和上述的供包设备,因此也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包设备及交叉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分拣包裹的分拣系统,多采用人工上包或者使用具有固定输送速度的传统上包台上包。对于具有多个分拣平台的交叉分拣系统,由于包裹占用的分拣平台的数量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采用人工上包和传统上包台上包的方式容易出现多个包裹抢占一个分拣平台、分拣平台空闲等现象,降低了交叉分拣系统分拣包裹的可靠性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供包设备和交叉分拣系统,以改善现有技术的分拣系统中容易出现多个包裹抢占一个分拣平台、分拣平台空闲等现象,提高交叉分拣系统分拣包裹的可靠性和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包设备,用于沿设定方向输送包裹,供包设备包括控制装置、上包台、第一拉包台、与上包台传动连接的上包电机以及与第一拉包台传动连接的第一拉包电机,沿包裹输送方向,第一拉包台和上包台依次设置,上包电机用于驱动上包台输送包裹,第一拉包电机用于驱动第一拉包台向上包台输送包裹,上包电机与第一拉包电机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被设置为:
确定目标上包速度;
控制上包台以目标上包速度输送包裹;
根据目标上包速度调整第一拉包台的输送速度,以使上包台上位于最后面的第一包裹和第一拉包台上位于最前面的第二包裹之间的距离在预设的第一有效间距区间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具体被设置为通过以下方法根据目标上包速度调整第一拉包台的输送速度:
计算第一包裹和第二包裹之间的第一距离;
判断第一距离是否在第一有效间距区间内;
如果第一距离在第一有效间距区间内,则将第一拉包台的输送速度设置为与上包台的输送速度一致;
如果第一距离不在第一有效间距区间内,则判断第一距离是大于第一有效间距区间的上限还是小于第一有效间距区间的下限;
如果第一距离大于第一有效间距区间的上限,则将第一拉包台的输送速度设置为大于上包台的输送速度,如果第一距离小于第一有效间距区间的下限,则将第一拉包台的输送速度设置为小于上包台的输送速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还被设置为:
在第一拉包台的输送速度和上包台的输送速度不一致的情况下,持续获取第二包裹的状态以及第一包裹和第二包裹之间的第一距离,在第二包裹脱离第一拉包台或者第一距离位于第一有效间距区间内的情况下,将第一拉包台的输送速度设置为与上包台的输送速度一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供包设备还包括第二拉包台和与第二拉包台传动连接的第二拉包电机,沿包裹输送方向,第二拉包台位于第一拉包台的上游,第二拉包电机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还被设置为:
在调整第一拉包台的输送速度后,根据第一拉包台的输送速度调整第二拉包台的输送速度,以使第一拉包台上位于最后面的第三包裹和第二拉包台上位于最前面的第四包裹之间的距离在预设的第二有效间距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新北洋正棋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新北洋正棋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00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